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工作>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人大常委会推动建议办理提振消费潜能 汇聚代表力量 点燃经济增长“主引擎”

作者:韦妮萍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8

2024年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消费品以旧换新进社区活动现场,刘女士一口气下单购买了厨具、热水器、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大件家电,原本需花费8万多元,通过家电补贴,最终用5万多元就把这些产品带回家。这场惠及千家万户的消费热潮背后,是兴宾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建议—监督—问效”工作闭环,将国家政策与代表建议相结合,点燃消费新引擎的生动实践。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更是美好生活的晴雨表。兴宾区人大常委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提升供给、创造需求、促进消费”一体推进,创新构建“监督问效—场景营造—生态优化”全链条赋能机制,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努力推动营造人气聚起来、体验更美好、消费更放心的兴宾消费生态,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彰显人大担当。

供给提质 赋能实体经济


在广西珍珠水泥有限公司数字化中控大厅,生产数据流在巨幕上跃动,工人们在智能化生产线间穿梭忙碌。这座总投资15亿元的现代化工厂,正成为兴宾区钙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我们已经建成1条熟料生产线,并配套3台水泥粉磨生产线和一条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利用兴宾区优质石灰石资源,可实现年产熟料200万吨、水泥300万吨。”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通过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的全力推动,我们成功申报自治区‘千企技改’项目,配套建成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每年可节约标煤2.3万吨。”据了解,在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四员服务”机制推动下,该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突破5.5亿元,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

为了让企业心无旁骛地抓生产,兴宾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市委“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分领域树品牌,新增打造了以“联络员、服务员、监督员、宣传员”四位一体服务模式,构建起覆盖产业链的履职网络,把代表和群众聚联在产业链上,为服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做好“加法题”。2024年以来,先后5批次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企业走访,开展服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专题观摩调研、视察活动,收集反馈问题46个,推动46家企业扭转困局。

2024年4月,兴宾区“钙基新材料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陆志同在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走访活动中发现,钙基企业普遍存在设备联网率不足30%、数据孤岛导致能耗居高不下等问题,随后,他联合其他16名行业代表深入企业车间调研,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钙基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兴宾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交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办理。

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建立政银企服务机制、“双组长”督办机制,通过“调研链—督办链—服务链”三链协同,精准发力,组织行业人大代表和特邀专家代表开展“驻企诊断”,梳理出智能传感设备覆盖率低等多项共性问题;积极协调引入广西科学院等6家科研机构,建立钙基产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库;运用“智慧人大”数智督办系统实时跟踪,先后召开3次专题询问会推动政策落地,“保姆式”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随着建议办理进入收获期,兴宾区钙基产业迎来蝶变:实现纳入自治区“千企技改”项目14个、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4个、9家企业获列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名单。通过“代表督政+政企会商”模式,新签约年产50万吨纳米钙等41个重大项目,签约项目数实现翻倍增长。更可喜的是,2025年一季度,全区钙基产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8%,钙基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

“我们将持续完善代表建议‘提出—交办—督办—评价’全周期管理机制,深化人大代表产业链履职模式,推动钙基产业向汽车涂料、生物医药等高端领域延伸。”兴宾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方革表示,常委会正以全过程履职服务,将“石头经济”锻造成“智慧产业”,为服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贡献人大力量。

顺势施策 激活文旅消费

在商文旅融合的春风中,2024年兴宾区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其中一、二、三产值分别增长5%、6.9%、4%,增速稳居全市前列。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兴宾区人大代表“金点子”转化为发展“金钥匙”的生动实践。

“‘三月三’是广西独有的节日,我们要传承好、利用好民族传统节日。建议将‘三月三’民俗与消费场景深度绑定,打造有节庆、有爆点的文旅品牌!”兴宾区人大代表何显照在调研中发现,传统节日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于是,他在2024年年初提出《关于结合壮乡民俗打造文旅品牌的建议》。兴宾区人大常委会迅速启动“建议直通车”机制,成立专项督办组,快速梳理出“文旅融合度不足”“配套设施滞后”等攻坚方向;以责任清单形式,明确文体旅局、乡村振兴局等7个部门各项具体任务;通过专班推进、动态评估,成功推动区政府整合文化、商贸、旅游资源,推出“民俗+赛事+夜经济”融合套餐。

承办单位认真落实代表建议,2024年12月,一场“甜美兴宾骑聚‘蔗’里”自行车赛点燃全民热情。“这个赛道应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甜美兴宾‘,骑’乐无穷!”自行车大赛男子中年组冠军陈湘源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骑手穿越甘蔗林海,串联起凤凰镇雅江油茶小镇的星光市集、非遗打铁花和万人烟火秀,活动期间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5%,农产品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文化“软实力”如何转化为消费“硬支撑”?2024年,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专题视察,推动布伢文化、麒麟山公祭等非遗IP与现代文旅嫁接融合。

“建议将布伢文化转化为实景剧,吸引游客深度参与。”

“依托麒麟山公祭文化开发非遗符号与特色农产品联名的伴手礼。”

“建议在凤凰镇长福村打造布伢文化生态村,开发农耕体验、长桌宴等特色活动。”

人大代表们围绕布伢文化、麒麟山公祭等非遗IP提出多项建议,积极推动政府、企业、传承人三方联动,落地多项文旅融合项目。2025年3月30日“,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暨“蔗里最甜”民俗活动在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八角楼前盛大启幕。活动现场,布伢文化祈福展演、麒麟山公祭情景剧、壮族山歌擂台赛等非遗项目轮番登场,千余名游客沉浸式体验民俗魅力。

此外,“‘蔗’里最甜”研学线路吸引上万名学生打卡,疍家渔文化体验区单日最高接待游客突破5千人次。

“目前,我们正按照代表建议,融合AI技术开发师公舞等数字文旅产品,让古老文化‘活’起来。”区文旅局负责人杨海峰透露。

在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全链条督办机制下,代表建议从“纸面”落实到“地面”,为持续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发力 落实惠民政策


“家里刚好装修要买电器,赶上这波家电补贴,一下子省了3万多元。”2024年11月,家住河西街道景秀家园小区的刘女士在消费品以旧换新进社区活动现场,一口气下单购买了厨具、热水器、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大件家电,原本需花费8万多元,通过家电补贴,最终用5万多元就把这些产品带回了家。这场惠及千家万户的消费热潮背后,是兴宾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建议—监督—问效”工作闭环,将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转化为发展实绩的生动实践。据了解,2024年,全区通过以旧换新拉动汽车消费3.3亿元、家电消费0.78亿元,11家重点企业实现月度入库,完成27亿销售额的可喜成绩。

“消费复苏既要找准政策落点,更要打通供需堵点。”兴宾区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刘桂娟翻开调研日志,20家重点企业走访记录、20个乡镇消费图谱、中小企业发展诉求清单跃然眼前。2024年,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区、乡两级人大代表围绕提振消费活力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购物中心、锦泽贸易等20家企业,调研消费政策实施情况,深入20个乡镇了解农村消费状况、走进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了解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结合调研结果,人大代表们形成《关于实施产销分离攻坚行动的建议》。建议提出,政府要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完成产销分离的规上企业按年度销售额增量给予阶梯式奖励;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实现产品供需信息实时匹配等,激活本地消费市场。

代表建议迅速转化为政策动能。2024年9月,兴宾区政府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建立“政策包+服务专班”推进机制,1600余名人大代表化身政策宣传员,在社区广场和乡镇集市积极宣传、解读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共开展“政策大篷车”活动12场,发放解读手册2.3万份。代表建议推动全区32家家电企业、16家汽车销售企业、5家电动自行车企业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还成功举办了12场进乡镇、进社区专场促消费活动。

“消费者和商家都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兴宾区人大代表韦宏海亲历政策落地实施过程。区人大常委会建立动态发布监督机制,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四查四看”专项督查:查政策宣传是否到位、看消费补贴申领流程;查企业服务是否优化、看产品质量保障;查资金使用是否规范、看惠民实效;查配套措施是否完善、看长效机制建设。以“智慧人大”App平台和“码上提”数字化赋能,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推动实现补贴申领“指尖办”,有效激活了存量市场,也促进了各部门、各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创新。

创新实践结出硕果。志亿新材料等11家企业通过产销分离实现“轻装上阵”,月度入库企业新增产能释放3.2亿元;宏锐科技研发的智能家电系列产品在乡镇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5%;全区建成“15分钟家电换新服务圈”,政策实施以来家电销售同比增长47%。

“建议从纸上到市场账上,体现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力量。”刘桂娟指着最新统计报表喜笑颜开。目前,兴宾区人大常委会正着手制定《促进消费长效机制建设监督方案》,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动“政策红利”向“民生红利”转化,为增强经济内需牵引力注入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