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龙港:聚焦银龄需求 共筑养老“幸福图景”
作者: 编辑:张海玉 来源:浙江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5-04-29
社区老人组成银龄乐队每周各处巡演;温医大附一院龙港院区正式启用,让当地老人有了“医”靠;医养康教研示范园入选温州市重点培育“样板医养综合体”……
如今,在浙江温州龙港,一幅“老有颐养”全链条养老图景清晰展现,然而在设市之初,龙港的民生短板十分突出——“一老一小”领域资源短缺、设施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龙港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老年群体所需所求,运用实地考察、专题调研、代表议政等手段,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助力龙港重构养老服务体系,为县域养老提供“龙港方案”。
老有所养:实现“家门口”的幸福养老
举行“养老体系建设”重点议政会
设市之初,龙港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发现,龙港市养老事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养老机构“小散乱”问题十分突出,对此,市人大连续五年围绕养老事业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等养老相关议题进行跟踪监督。
中对口社区以居家社区养老模式,建设了“幸福之家”老人公寓,让178位老人拎包入住,并结合“共富工坊”为老人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发挥老人余热。2023年,凭借“公寓+养老+共富”的养老模式,中对口社区被推荐为全国老年友好社区候选单位。
考察医养康教研示范园建设
作为龙港市高端养老机构之一,龙港市医养康教研示范园的建成投用,为养老模式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机构养老。示范园由龙港市社会事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建,引入上海悦心健康集团运营,建设了龙港悦心颐养院和护理院,运营1年多来入住率超60%,客源涵盖龙港、平阳、苍南三地。通过示范园的引领作用,龙港市在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方面实现了融合发展,入选了温州市老年健康县域样板单元试点。
设市以来,在人大常委会的坚持推动下,龙港市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共建成7个温州市老年友好社区,其中5个被评为“温州市老年友好样板社区”,培育15家养老服务机构,7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老有所乐:丰富“家门口”的老年活动
在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情况调研活动中,龙港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发现部分社区存在老人活动场所闲置浪费、组织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文化娱乐需求等情况。
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情况调研
在人大的助力下,龙港市各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场所逐渐热闹起来。“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在龙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银龄乐队正在排练。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队伍,每周带着红歌、太极拳等节目走进社区和养老院,已开展150余场活动,服务老人近1.5万人次。
在银龄乐队的感染下,健康义诊、社区文明、爱心护理等多支特色老年志愿队逐渐形成,成为龙港老年文化活动的亮点。各社区不定期组织开展健康义诊、爱心护理、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活动,通过精准服务,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难题,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此外,龙港市还搭建了老年教育平台,推动形成老干部大学为龙头、老年大学为骨干、社区老年学堂为基础的老年教育办学网络,社区联合党委老年学堂覆盖率达100%;建立健全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库,支持个人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参与开展与老年人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需求相关的志愿活动。
老有所医:打造“家门口”的放心医院
调研温医大附一院龙港院区建设情况
如何推进“老有所医”,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家门口”的县级医院,龙港市人民医院是本地老年人就医的主要去处之一。近年来,龙港市人大常委会就龙港市人民医院提升发展进行跟踪监督,并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深入开展市政府与温医大附一院合作办医有关事项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供市政府参考,助力龙港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去年,温医大附一院龙港院区的正式启用,也为龙港市医疗养老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龙港院区,有专门为老年患者打造的老年医学中心,推出了“1号通”服务,提供老年患者就医一站式服务。院区还提供方言志愿者导诊、家庭式卫生间等适老服务,并为孤寡残障老人免费配备全程陪诊专员。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情况调研
此外,龙港市人大常委会运用“专题议政+协同治理”监督组合拳模式,破解医养融合深层梗阻。同时,连续三年将医养结合相关的代表建议列为年度重点代表建议进行督办。
目前,龙港已改造提升15家示范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将4万平方健康驿站改建成“医养教”养老综合体,22个社区拥有公办卫生室。无论是日常健康管理,还是突发疾病救治,老年人都能在“家门口”得到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