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区曹宅镇人大:以“果”为媒代表助共富
作者: 编辑:张海玉 来源:浙江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5-04-29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人大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创新打造“古道果香共富工坊综合体”,通过整合资源、赋能产业、延伸链条,走出了一条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曹宅,一幅以“果”为媒的共富图景正徐徐展开。
代表领衔破局,构建联合发展共同体。曹宅镇人大以岩后村为核心,组织沿线13名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组成“共富智囊团”,联合北线绿道沿线4个村组建产业发展联盟。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收集相关数据和群众聚焦的疑难问题形成建议,提交至曹宅镇人民政府。在人大的助力下,曹宅镇结合仙佛诗歌共富带建设项目,形成“1+4+N”协同发展机制(1个核心村+4个重点村+N个配套单位),通过整合物流、电商等配套单位,形成水果产供销片区组团发展体系。例如,岩后村牵头成立“枇杷产业联盟”,联合山下洪、千人安等村,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入股整合散户资源,建设千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并引入智能滴灌和冷链仓储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文化赋能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金名片。为提升产品附加值,曹宅镇人大深挖千年古道文化内涵,发动代表走访老农户、收集民间故事,提炼出“古驿传鲜”等特色文化IP,建立“果香古道”品牌体系,开发文创产品。因水果的时令特性,市人大代表郑竹山出谋划策,提议加大枇杷、葡萄、无花果等水果的加工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农户与加工企业结对研发副产品,延长产业链,配套推行“溯源码+文创礼盒”统一包装。如,山下洪村的阳光玫瑰葡萄通过深加工制成果干,带动村民增收;岩后村通过拓展枇杷膏、枇杷花等深加工产品线,联动电商直播基地、分拣中心等载体,以“线上引流+线下采摘体验”双线推广模式,打造农文旅融合型共富品牌。
全链提质增效,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在种植环节,曹宅镇人大聚焦枇杷产业提质增效,建议政府通过“技术培训+服务下沉+产销对接”组合拳,推动枇杷种植科学化、标准化,助力果农增收致富。同时,曹宅镇人大联系到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主持举办枇杷种植技术培训会,围绕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品种改良等专题,累计为各村100余名种植户提供理论授课;协同部门组建“农技专家+乡土人才”服务队,分片包干对接种植户,针对弱树复壮、冻害预防等共性难题,定制“一园一策”管理方案;助力联系强村公司入驻,统筹对接渠道商需求,同步拓展农超直供、社区团购路径。通过持续发挥代表作用,该镇人大让“古道果香”飘得更远,让共同富裕的成色更足,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人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