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人大选举制度共成长
作者:崇连山 编辑:高启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9
2002年8月6日,参加全国人大选举法律与制度学术研讨会。
2023年1月,历经10年几十次反复修改,《人大选举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我已年过七旬。作为一名人大工作战线上的“退伍老兵”,细思几十年来人大工作的点点滴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与人大选举制度共成长。回望心路历程,虽不算平坦,但很勤勉;虽不算辉煌,但很充实;虽不算伟大,但很幸福。
初涉人大,与选举工作结缘
1952年,我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大堡乡台子洼村。1977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张家口地委、地革委办公室工作。后来,地委、地革委分设成立张家口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派出机构),我便被分配到行政公署继续在办公室工作。
从1986年开始,由于地区一级当时没有设立人大机构,行署办公室代管本辖区的人大工作,我被安排具体兼管由县级人大选举的省级人大代表的联络、指导与服务,以及代表议案、建议的交办督办等事宜。因此,每逢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时,我都会被抽调到选举办公室,具体从事选举方面的工作。期间,大量的选举工作简报、选举工作信息、快报等都由我编写;每年河北省人大召开人代会时,我都跟随张家口地区代表团参会,为人大代表提供服务。从此,我与人大代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与人大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人大工作中,选举工作可谓重中之重。20世纪 80年代,我国的人大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很多工作没有现成的具体制度可遵循,也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结合工作实践,我积累了选举工作的初步经验,为我今后深入研究人大选举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1990年,张家口地区成立了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张家口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同年我被正式调入人大工委工作,并担任代表联络信访处(法制处)处长。1993年,张家口地市合并后,我担任张家口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作为设区市的一级人大,工作更加全面,制度更加规范,为我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大工作者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结经验,著书探索选举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艰辛过程,我的成长进步也是伴随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发展完善、人民民主程度不断提高而不断成长进步的。我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完善、发展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的过程。从 1986年开始,我参与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历次换届选举及选后的代表联络与服务等工作。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发展变化和人大工作发展的新要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促使我迫不及待地对人大选举制度进行深入思考研究。为总结选举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我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历次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编写了《张家口地区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资料汇编》《张家口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资料汇编》。在具体指导和组织选举工作实践中,我加深了对人大选举工作的热爱之情,这份感情把我和人大选举制度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加坚定了我为推进地方人大选举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的信念、信心和决心。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国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是科学的、民主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特别是在 1953年选举法的基础上,1979年新制定的选举法经过了 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2010年、2015年和 2020年的七次重大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始终把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价值目标和实践追求;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建设,保证选举制度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同步推进人大选举制度建设。选举法的每一次重大修改,都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都与地方人大选举形势变化相适应,并结合具体工作需要的调整变化,对指导地方人大选举工作更科学更规范,对巩固地方政权建设,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选举制度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选举法的每次重大修改,使我深刻地认识和感悟到,在推进人大选举制度建设中,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实际,充分考虑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民主法治进程,始终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上升为法律规定,分阶段按步骤有针对性地逐步修改推进,从而使我国的人大选举制度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及现行实际,选举制度更加健全完善,选举程序更加规范,选举方式更加科学,选举方法更加合理,选举操作更加便利,选举成果更加有效,民主选举原则的体现更加充分。多年来的选举工作实践也使我深感这些成果的来之不易,法律法规的逐渐成熟、健全和完善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福祉。
深入研究,理论实践双助力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地方人大工作的公务人员,我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心,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探求基层人民群众及人大工作者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虚心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潜心钻研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运用,博采各地选举工作之长,坚持不懈地进行人大选举理论探讨与实体性工作研究。
1993年,针对基层选举程序不统一不规范的实际,以及选举操作程序图省事、简单化、走过场等现象的存在,我与他人合作编写了《选举工作方法论》,这是我出版的第一本关于人大选举的工作用书。从此,随着选举工作实践的深化和我对人大选举工作的深入研究,我先后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等出版了多部人大工作用书以及十几部地方人大工具用书。同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撰写发表了不少有关选举和指导代表工作方面的文章,助力于各次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了相关方面和基层人大工作者的认可和肯定。
记忆最深的是 1997年 6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选举工作实用全书》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传赞等领导同志都题了词,使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研究选举制度的信心和决心。
2005年,我被调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工作,直到退休。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十几年中,我仍具体从事选举代表方面的工作。省级人大这个工作平台,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有了质的飞跃。这期间的理论成果也更加丰富。例如,我参与编写了《县乡人大选举工作操作程序与方法》《县乡人大选举操作流程》《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指导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回顾》等专著。
在省市人大工作期间,伴随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修改与完善,我还针对一些基层对宪法、选举法理解与操作上的偏差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撰写发表了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对推进地方人大选举的规范化,改善和提高代表结构与素质都发挥了积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退休坚守,笔耕不辍续新篇
回首往事,在 2012年光荣退休后的十多年中,我仍把人大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把在岗时尚未完成的工作延续下来。根据每个时期人大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换届选举时的工作任务和活动要求,我自我加压,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勤勉奋进,笔耕不辍。在继续致力于选举任免工作理论与实体性工作研究的基础上,我将多年来从事人大选举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结合人大各个时期法律法规的调整变化,紧密联系地方人大选举任免工作的实践,对人大选举的内容进行了学术性的应用研究和探讨,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设想和建议。
研究选举,实际上就是研究怎样推进民主进程,研究以怎样的政治体制来支撑相应的国家政体,体现相应国体的实质。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研究以怎样的选举制度保证我国的共和政体健康高效运行的规律,以更好地体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实质。这成为我与人大选举制度共命运共成长的心结。退休后的十多年来,我自觉加压攻关,将工作经验积累上升到学术理论层面,在总结近 40年来选举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人大选举学》的研究写作,并于 2023年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人大选举学》的出版,既填补了我国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也为地方人大工作者提供了一部可供参考的实践用书。这不仅是对新时代人大制度学科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而且也是对推进新时代人大选举实践进展的一种有益实践,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正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伟大变革。这场变革以“人民的福祉”为愿景,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为主要特征,其深度、广度与力度,均超越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次改革,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极其伟大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依法治国方略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回首往事,我引以为傲,备感荣幸。身虽已退,心犹进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将时刻保持发展的眼光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人大选举制度,为推动人大选举工作更好地开展,再献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