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金花:边关热土绽芳华
作者:农建锋 编辑:崔斌 来源:崇左人大 发布时间:2025-04-29
在祖国南疆那绵延的边陲村落,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为抵边村屯披上了一层崭新的光辉。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硕龙镇念典村念斗屯,就静卧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在这里,县人大代表、村委会副主任蒙金花以红色资源为笔、产业兴旺为墨、基层治理为纸,绘就了一幅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也生动诠释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实践。
红色基因铸魂,让历史遗迹“活”起来
念斗屯的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烽火往事。防空洞、备战洞、古炮台……这些凝固的历史在蒙金花的奔走下重焕生机。她深知这些历史遗迹是珍贵的红色财富,为了让它们能发挥更大价值,她像一只勤劳的蜜蜂穿梭于县乡党政办、财政、发改等部门之间,争取到100多万元项目资金,推动“国旗工程”顺利实施。在她的组织号召下,屯内24名党员和热心村民纷纷响应,大家齐心协力投入到念斗屯历史遗迹修缮工作中。他们弯下身子,仔细清理杂物,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修复斑驳的墙体,让这些遗迹重现往日的威严与风采。如今,这里已然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处集红色文化与党建活动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成功获批为崇左市红色教育基地。
蒙金花(右一)组织屯里妇女换上新国旗
“红色教育不能只刻画在防空洞上。”蒙金花这样想着,也这样行动着。她积极开展“固定党日+”“巡边境、护界碑”等主题活动,筑牢边境屏障。在一次活动中,尽管遭遇恶劣天气,她依然带领党员干部完成巡边任务。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40多批次各级党组织、3000余名党员干部前来念斗屯开展主题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期间,她还主动担当起义务讲解员的角色,向大家讲述英雄事迹,让那些尘封的故事重放光芒。
产业振兴兴边,让“稻田养螺”富村民
念斗屯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蒙金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开始大胆探索一条独特的绿色致富路——稻田养螺。起初,村民对这一模式心存疑虑,她自掏腰包试养,购买优质田螺种苗,研究养殖技术,最终取得良好效果。村民们看到收益后积极性大增,她随即组织技术培训,邀请专家讲解养殖要点,并建立“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无后顾之忧。目前,全屯田螺养殖面积达50亩,村民收入显著提高。她还与大新县念典穗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让念斗田螺进入大众餐桌,“稻螺共生”模式成为边境地区的新亮点。“以前守着好水却望水兴叹,现在田螺成了金元宝。”村民黄奇勇一边算着收入账,一边笑得合不拢嘴。蒙金花看着村民们的变化,欣慰地说:“以前村民主要靠种水稻维持生计,现在有了田螺养殖,大家的生活真是越过越好了。”
蒙金花(左二)指导群众开展稻田养螺
基层治理强基,让边疆村寨“靓”起来
蒙金花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将民主法治的种子播撒在边境一线。在她的努力及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兴边富民专项资金300万元,全面实施乡村风貌改造,黄泥路升级为水泥路,同时新增了太阳能路灯、充电桩等设施,新建的“议事亭”成为村民共商大事的“民主角”。她积极推动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等项目,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创新“红色+自治”治理模式,组建村民议事会、监事会,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近年来,念斗屯在“最美家庭”评选中表现突出,蒙金花家庭荣获2024年全镇“最美家庭”殊荣,这一荣誉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村民们争做好家庭的热情。她还积极推动开展公益积分兑换活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公益活动,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一时间,村里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念斗屯青山脚下的村落道路
依法履职尽责,把脚印刻进边境线
蒙金花始终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积极为群众发声。近年来,她提出的《关于加强边境地区机耕路+巡边路基础设施建设》《关于恢复边境村屯0—3公里教学点》等建议,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落实。今年初,她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念斗屯红色教育基地升级改造项目的意见》。从推动“国旗工程”落地,到协调解决村民饮水难题,再到调解矛盾纠纷,从边境建设到民生福祉一桩桩一件件,都饱含着浓浓民生温度。村民理事会成员蒙志良感慨地说:“有金花在,我们的心就踏实。”
近年来,念斗屯从默默无闻的边境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红旗村”。蒙金花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赤诚的真心汇聚民力,让红色热土绽放新时代芳华,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并结出了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