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勉县武侯祠
作者:徐楠 编辑:高启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19
陕西汉中勉县的武侯祠,是祭祀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庙。作为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政治家,诸葛亮才华横溢,忠心敬业,为世人所敬仰。公元263年,即诸葛亮去世后的第29年,刘禅下诏立祠,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一座由皇帝下诏并拨银两修建的诸葛亮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诸葛古镇上,车辆人流络绎不绝,而武侯祠则是闹市中的宁静之地。来到山门口,只见两侧柱子上书有对联:“尹姜堪将不为奢,叹当年禹域三分致累操劳半世;吴魏未平何用恨,庆今日神州一统自当称慰千秋”,字迹古朴遒劲,将千百年来香火不绝的祠庙主人的丰功伟业、鞠躬尽瘁、统一霸业书写其中,令人不由得对这位圣贤顿生敬仰之情。
武侯祠坐南向北,占地三十余亩,整体轮廓呈长方形,东西宽120米。祠庙中轴七进、三院并联、左右对称,共有三十余座建筑,一百五十余间房舍,规模庞大,建筑雄伟,布局规整。院内亭台楼阁,雕柱林立,古木参天,清雅幽静。置身其中,依稀能感受到诸葛先生英明神武之气,令人肃然起敬。武侯祠坐南朝北的独特建筑风格,寄托了诸葛先生“誓死北伐、光复汉室”的遗愿。
走进大门,一座十余米高的牌坊映入眼帘。牌坊八角起翘,中高两低,四柱落地,上盖灰瓦。牌坊正中书写着“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十一个大字;另一面书写着“天下第一流”五个大字,苍劲有力。
跨过牌坊,继续沿中轴线往南,依次可见琴楼、戟门、拜殿、大殿、崇圣祠、观江楼等主要建筑。琴楼广场的建筑年代较早,是为了纪念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敌军而立,始建于236年,在唐代曾经大修过。到了清嘉庆年间,因建筑取意于“空城计”的故事,楼内存放了一张石琴。诸葛亮面对十万魏军,依然用悠扬的琴声表现自己的气定神闲,让司马懿望而生畏、退兵而去,这是何等的智慧、胆略和气魄!琴楼两侧是钟鼓楼。站在鼓楼之上,可见东院内有一棵高大的古树,花朵酷似莲花,花瓣又如玉兰,这就是存活了400多年的古旱莲,全世界仅此一棵。那天正值花期,旱莲争相吐蕊,蜂飞蝶绕,芳香数里,观者络绎不绝。这遗世独立的旱莲,岂不是一生淡泊、廉洁奉公的诸葛丞相高尚情操的象征?
穿过琴楼广场,便来到戟门,这是历代官员们进入祠堂拜谒前暂存兵器和整理服装的地方。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众口赞誉的人物,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文人百姓,1700多年来祠中拜谒人流不断,留下了大量的书画、碑文,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对诸葛亮功绩的肯定。戟门左右,悬挂着大书法家于右任的题联“此处始终关大汉,何年将相似先生”。戟门前的拜殿,是历代拜谒和祭祀诸葛亮的殿堂。拜殿正中的桌上,摆放着各类供品、鲜花。殿内简直是一座碑匾石刻艺术宝库,两侧墙壁下竖立着各代的石碑,梁柱上悬挂着琳琅满目的匾额。其中,醒目位置悬匾上书“大汉一人”,充分肯定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卓越贡献。自魏晋以来,历代名人都在武侯祠内留下墨迹。无不彰显着孔明先生“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高”的豪迈与淡泊。
与拜殿紧连的是大殿。正堂之上,诸葛武侯羽扇纶巾,气定神闲,书童立候两侧,殿下张苞、关兴横眉立刀,煞是威武。整个大殿庄严肃穆,武侯塑像上方高悬着清嘉庆皇帝亲笔御书“忠霄云汉”,金匾熠熠生辉,高度评价了诸葛亮鞠躬尽瘁、忠君爱国的一生。
出了武侯祠,登楼南眺,连绵起伏的定军山隔江可见。那里曾发生“金鼓震天动,一刀酬汉鼎”的曹魏大战,开启“八阵风高蛇鸟列,千山粟云马牛间”的伐魏征程,也安葬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武侯。
古老的汉水,见证了风云变幻、世事变迁。武侯祠承载着人们的敬仰与怀念,必将伴随悠悠江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