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伟:匠心守护设备“脉搏” 履职传递工人心声
作者: 编辑:崔斌 来源:“浙江人大0”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6-20
在数控机床的精密运转与省人民大会堂的庄严议政中间,有这样一个身影,用三十载的匠心坚守,搭建起智能制造与民生福祉间的桥梁。他就是省人大代表、浙江卧龙集团采埃孚汽车电机有限公司工艺装备部副部长范国伟。这位从车间走出的“技术型代表”,始终带着产业工人特有的务实与敏锐,在技术攻坚与履职尽责的轨道上,用心书写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匠心铸魂:淬炼机电行业硬功夫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是范国伟刻进骨髓的职业基因。他从技校毕业进入车间的那天起,就潜心钻研技术,逐步成长为汽车电机领域的行家里手。三十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十余项设备维修技术难题,斩获产线智能化改造等四项智能制造大奖,手握五项国家专利,特别是优化单元级产线改造项目和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的改造成果,累计转化效益已超1000万元。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技术升级难的困境。作为扎根汽车电机行业的“设备专家”,他牵头组建了“智造服务联合体”,组织企业技术能手为当地的中小微企业实施“把脉问诊”,主攻行业共性技术瓶颈,针对如过滤装置效率提升、过滤组件分层优化等制约行业发展难题,促成产学研合作专利8项,以工匠精神全心助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育才成林:搭建技能人才孵化场
走进范国伟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里张贴着许多技能人才照片,这里不仅仅是技术攻坚的前沿阵地,更是创新人才的孵化摇篮。近年来,他依托工作室与中小微企业建立横向联系,构建起“双轨育才”体系,着力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在“向内育才”方面,推行“名师带徒”计划,由老师傅与青年技工结对,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在“向外赋能”上,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赴中小机电企业开展标准化技术巡讲,既为企业提供设备维护、工艺优化等普适性技能培训,也让青年人才在服务中积累跨场景实战经验。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累计培养出数十名高技能人才,均活跃在智能制造一线。
作为省人大代表,他还敏锐洞察到“传统技工转型难、青年工匠留不住”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关于加速培育高技能人才成才的建议》,并在省、市人才发展条例制定过程中的研讨会上,力主对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给予同等重视、同等待遇,相关建议也被有关部门充分采纳吸收,促进了各方对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的一视同仁。
心系民生:当好产业工人代言人
在范国伟的履职手册里,密密麻麻记录着近百条产业工人的诉求:某位老技工的养老金核算争议、青年工人的住房难题、传统工种的数字化转型困惑……这些来自车间生产线的“一线声音”,经过他的梳理转化,成为精准的履职建议。
2023年他走访了超过10家工业园区,在充分调研之后,针对产业工人养老保障痛点,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优化养老金缴费基数的建议》,一如既往为产业工人发声。该建议也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惠及全省企业职工。
“要让老师傅的经验持续赋能新生代,不要让老旧职业失去了方向。”针对目前新兴职业与传统工种衔接障碍,如今,他正在着手完善《关于新旧职业目录打通兼容的建议》,旨在为传统技能人才打开转型通道。
“既要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守护设备‘脉搏’,更要在时代进程中传递基层工人的心声。”范国伟表示,要将产业工人的智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代表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