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卢玉金:人大代表的葡萄情缘

作者:戴薇 编辑:崔斌 来源:人大月刊 发布时间:2025-06-20

4月28日,市人大代表、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以“全国劳动模范”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时,昔日失败的挫折、成功的喜悦,化为一幅幅画面在他的脑海里播放。他由衷地自豪,也由衷地感慨。

二十多年只做一件事

走进卢玉金位于金山区吕巷镇的葡萄园,葡萄爬满藤架,繁茂的枝叶间透下细碎的光斑,正值5月初,早熟品种已经挂果,丰收在望。然而,最初的葡萄园不是这番景象。

2001年,卢玉金从浙江来到吕巷,开始种植葡萄。从无到有,品种、技术都得摸索。忙活一年下来,能拿出来卖的葡萄没多少,有些品种还无人问津。

“筛选品种、改良技术、研究市场、打造品牌”,寥寥数字就能概括的过程花了卢玉金好几年时间。2004年3月,葡萄发芽期,一场倒春寒让卢玉金的葡萄几乎“毁于一旦”。为了防冻,卢玉金6日晚开始在大棚内点烟,连夜点了150个棚,忐忑地等到第二天,效果不理想,新芽还是冻死了。按下葫芦起了瓢,那段时间,卢玉金的葡萄园不是这儿有了状况,就是那儿出了问题。

2007年开始,葡萄生产销售情况不断好转,规模逐步扩大,施泉葡萄接二连三获奖。2019年,卢玉金与浙江平湖合作创建葡萄示范区。2021年,金山成立区葡萄产业化联合体,统一批发销售6个果园、860亩符合施泉品牌标准的葡萄。2023年,80亩高标准葡萄基地项目在宝山落地……从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到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再到全国劳动模范,卢玉金和他的葡萄所获的荣誉挂了满满一墙。回望过往,他说自己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葡萄种好。

做创新致富领跑者

钻研技术,卢玉金乐在其中;传授技术,卢玉金毫无保留。10多年来他坚持每年为本地及外省市葡萄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6~8次,受训对象达6000多人次。接到咨询电话、外出“看诊”更是“家常便饭”,他的技术还跨越山海,落地金山对口支援的云南普洱等地。曾有一个从安徽来的小青年,为了谋生种起了葡萄,可是品质不好,卖不上价格。在卢玉金的指导下,他的葡萄越种越好,还依靠这份收入成了家、买了房、买了车。

有人问卢玉金,你这样做岂不是在为自己培养竞争对手?但他觉得与其保守,不如创新,带着大家增收致富。卢玉金精心编制了一套通俗易懂的《施泉葡萄高效栽培技术新规程》,成为葡萄种植的“SOP”。为了抢占市场先机、提高果品单价,卢玉金创新技术手段,让葡萄的上市季节提早了近两个月。他的“嫩枝嫁接老枝技术”实现嫁接枝条当年结果、次年丰收,亩产增收2万元。作为葡萄产业化联合体负责人,卢玉金还将农户的葡萄带进了实体商超、电商平台,使果农增收700多万元。

以劳模精神为民履职

卢玉金是市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这些年他关注乡村振兴,积极为“三农”代言。延长农村流转土地承包期、加大对有机农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建议中,既有他的切身感受,也有广大农民的托付。

2021年市人代会期间,卢玉金提出关于简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汽油、柴油手续的建议,这件建议他追踪得最久。卢玉金说,农业机械需要购买汽油柴油,但当时要到多个单位审批备案,还要到指定的加油站购买,农民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常常为购买农机燃料操心。不少人为了省事一些,从汽车油箱里吸取汽油存放到油桶里,安全隐患极大。市公安局和市应急局对建议进行了办理,卢玉金跟着开了很多场协调会。起初问题没有“一揽子”解决,他拿出研究葡萄的“钻”劲儿继续追,直到结果“满意”为止——现在农机燃料只需线上申请、就近购买。

“代表的身份要求我为‘三农’发声,争取更多支持和资源。劳模的荣誉让我能够激励更多人投身农业生产、勇于创新奋斗。”站在新起点,卢玉金表示要继续努力推动技术进步、引领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并以劳模的敬业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议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