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管用”并重 推进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
作者: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6-27
高福宏
陕西省白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近年来,陕西省白河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把建好、管好、用好代表联络站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载体,持续推进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履职常态化、活动特色化,不断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以高质量履职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抓平台促提升
建好履职“主阵地”
白河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一是高站位推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及时印发实施意见,成立由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压茬推进、分步实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为全县代表联络站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一体化建设。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有设备的“六有”标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分年度、分批次对全县11个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53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全部实施升级改造,代表联络站的办公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是全覆盖编组。遵循便于组织、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将全县837名四级人大代表就近编入代表联络站,定期组织代表进站接待选民,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打通了各级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抓管理促规范
增强履职“新动能”
白河县人大常委会以代表履职平台规范化管理为抓手激发代表履职动能。一是强化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代表联络站运行、代表定期接待走访选民、民情日记等13项工作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定印发代表联络站工作流程及相关表册,对接待登记、收集意见、分类交办、建议办理和督办反馈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形成“为民发声”工作闭环。将代表进站履职情况作为年度履职积分管理的重要依据,有效调动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二是强化督促指导。由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牵头分片包抓,采取随机抽查、查阅档案、走访群众等方式,下沉镇、村一线,对代表联络站硬件建设、代表履职、开展活动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代表联络站各项工作走深走实。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指导各镇将履职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大代表选配为代表联络站站长,并配备一名联络员,确保代表联络站有人管事、有人干事。定期对代表联络站站长、联络员进行集中履职培训,不断提升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能力。将代表联络站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充分保障代表联络站有序运行。
抓特色促融合
共奏履职“和谐曲”
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建设好是基础,管理好是前提,发挥作用才是关键。具体工作中,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做到以下三个结合:一是与代表议事会制度相结合。以镇、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主要平台,定期召开议事会议,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全市基层人大代表议事会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白河县召开,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创新实践写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截至目前,共召开代表议事会议351场次,督促解决议定事项284件,形成闭会期间代表建议116件,持续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良策实招”。二是与“一说两讲”纠纷解决机制相结合。依托各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全覆盖设立“法官工作室”,常态化推行以群众说事、代表讲理、法官讲法为主要内容的“一说两讲”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2024年以来,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26件。三是与“多批次、小快灵”镇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相结合。通过代表联络站这一平台,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监督等工作,助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2023年以来,各镇共征集民生实事建议项目398个,票决确定实施项目136个、总投资1.2亿元,促推一批“民生微实事”得到办理落实。通过代表联络站的规范化建设和常态化运行,人大代表的归属感、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和依法履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与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近三年来,累计组织代表进站履职4500余人次,接待选民1.1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209条,推动办理各类问题1462个,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