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建设 全面提升代表工作质效
作者:和建华 陈碧海 苏祺玉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6-2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与时俱进地拓展和深化了“两个联系”制度机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坚持守正创新,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创新构建“四联系”网络,全面优化建议办理流程,持续完善代表履职体系,不断推动代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发展。
构建“四联系”网络
实现代表联系立体化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深刻把握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规律特点,在落实“两个联系”制度基础上,注重结合地区特点和实际,建立主任会议成员联系常委会委员、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代表、专工委室联系基层对口人大代表、代表联系选举单位和基层群众的“四联系”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联系网络,进一步加强了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基层群众的沟通联系,提升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履职主动性和积极性。2025年,全州已建立完善州人大常委会7名主任会议成员联系30名常委会委员,州人大常委会37名组成人员和9个专工委室分别联系136名基层州人大代表,254名州人大代表结合实际每人联系3名至5名群众的立体化联系网络,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的立体联系机制,有效打破了以往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障碍,通过这一机制,在州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9个委室指导联系的136名基层人大代表共提出127件建议,建议质量显著提升,切实发挥了代表主体作用。
规范建议办理流程
提升办理工作质效
建立全链条工作机制,实现建议办理规范化。制定出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建立“提出—交办—办理—监督”全链条工作机制。同时,建立对口专工委室分类督办机制,加强建议督办工作针对性,实行办前沟通、办中协商、办后回访的“三见面”制度,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优化交办督办机制,提升建议办理精准度。切实加强人大代表建议工作,形成“代表认真提、政府扎实办、人大跟踪督”的工作模式,每年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研判,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提出交办意见,并由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共同组织召开交办会向各承办单位进行精准交办。同时,改变以往统一督办模式,实行各专工委室对口分类督办,督办针对性显著增强,不断提升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建议办理质效。加强代表提出建议前的调研协商,提高建议质量和办理实效,强化云南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运用,2024年以来,全面实行代表建议网上提交、网上交办、网上答复,实现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全程信息化。2022年至2024年,州十二届人大一次至四次会议,代表提出的549件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其中A类358件、占65.22%。每年对办理结果为A类的部分建议开展“回头看”,持续跟踪督办,解决了碧罗雪山泸水段防火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泸水市生活垃圾处理等一批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
完善履职制度机制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通过履职机制创新激发了人大代表活力、提升了履职效能,丰富了民族地区人大工作的实践内涵。一是建立列席会议制度,拓宽代表参与渠道。制定《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列席常委会会议人大代表座谈会工作办法(试行)》,每次召开常委会会议时邀请8名左右基层人大代表列席会议进行交流座谈,提出意见建议。2024年以来,共邀请45名基层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召开座谈会7次,收集建议88条,并交由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办理。二是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定《怒江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2024年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州内7个乡(镇)开展试点后,2025年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并首次票决出10项州级民生实事项目,开启了民生实事项目由过去的“政府提”转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督”。三是强化履职服务保障,提升代表履职能力。2022年以来,共组织266名三级人大代表参加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先后六次组织全国、省、州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全州四县(市),对全州医药卫生、重大项目、基础教育、大峡谷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易地搬迁后续发展、“千万工程”推进情况等重点工作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并两次组织在保山、德宏、怒江三州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口岸经济、园区经济等主题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充分调动了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提升了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四是建强活动阵地,夯实基层基础。全州建成5个“人大代表之家”、31个乡(镇、街道)代表工作站、292个村(社区)代表联络室,实现了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全覆盖,成为全州2597名五级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主阵地。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在全州各县(市)积极探索建设了9个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让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大代表和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让专业代表工作站发挥“专业作用”。将全国、省、州、县(市)、乡(镇)共2597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代表小组,积极进“站”入“室”开展接待接访、收集意见和处理交办工作,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