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党建根基 不断提升人大工作水平
作者:陈公炎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6-27
浙江省金华市人大常委会锚定党建引领“核心驱动力”定位,以政治铸魂定向、融合赋能增效、制度固本强基、清廉护航保障为“四维支撑”,构建“学用贯通、知行互促”的党建业务融合闭环,锻造“政治坚定、服务高效、作风过硬”的干部铁军,为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典范筑牢组织根基、激活发展动能。
强化政治机关属性
把牢人大履职方向
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将政治建设作为首要工程统筹推进,以严实作风服务保障中心大局。夯实政治思想根基,深化理论武装工程。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构建“五学联动”机制(领导领学、专家辅学、研讨深学、实践验学、述学评学),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严明政治纪律规矩,健全作风建设闭环。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建立作风问题“三色预警”动态管理机制。修订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构建市委决策部署“立项—督办—销号”全流程闭环,年内高质量完成12项立法监督事项专题报告,推动市委决策转化为惠民实效。锻造政治先锋队伍,强化组织功能保障。坚持党建与干部培养深度融合,构建“作风锤炼—梯队培养—政治引领”培育体系。守牢纪律规矩红线,班子成员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规范参加双重组织生活,高质量完成专题党课宣讲,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规范化。
深化党建业务融合
提升服务保障效能
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以品牌矩阵筑基、数字变革赋能、机制创新破题,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形成“业务强则党建实、党建兴则业务兴”的良性循环。铸就特色品牌矩阵,打造业务融合标杆。构建“知行人大·法治先锋”党建品牌体系。创设“代表先锋岗”攻坚机制,组织党员干部深度参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等立法项目,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立法建议,推动多部条例全票通过。联合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建立“法规三进”(进机关、进基层、进企业)宣传贯彻机制,累计举办专题宣讲会32场,覆盖党员干部群众1.2万人次,推动地方性法规知晓率提升至92%。创新数字赋能路径,重构履职协同生态。升级“金代通”平台,开发党员人大代表履职指数模块,通过任务认领、问题发现、整改落实“三率”动态监测237名党员人大代表履职情况,问题整改率达98%。 依托“金华人大”云平台开设8个专题频道,推出“微党课+业务课”76期,实现全天候学习。利用数字监督提升工作质效。贯通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数字应用场景,通过数据共享和线上培训,实现“线上实时监督+线下实地督导”,有效减轻基层负担,提升监督精准度。
构建制度闭环体系
筑牢长效运行根基
金华市人大常委会打造“责任锚定—标准赋能—考核问效”联动保障机制,以制度刚性锻造党建业务“双链融合”的硬核支撑,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数据管效”的治理闭环。健全责任传导体系,构建“责任闭环”格局。压实“关键少数”履职责任,创新实施“三清单两项目”责任管理模式。制定《机关党委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党支部书记责任清单》《党员履职承诺清单》,建立“党建创新项目”“书记领办项目”双轮驱动机制,实现责任“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规范组织运行体系,打造“标准示范”标杆。构建“1+7+12”制度矩阵。修订《机关党委工作规则》《机关党支部工作规则》等7项核心制度,完善《“三会一课”质量评估办法》《主题党日操作规范》等12项细则,形成涵盖组织生活、党员管理、阵地建设的标准化体系。创新“四个一”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每月主题党日、每季专题党课、年度组织生活会、届末党建述职”刚性任务,实现活动记录、影像留存、整改清单“三账合一”全流程追溯,确保组织生活可量化、可评价、可改进。
推进清廉机关建设
厚植勤廉政治生态
金华市人大常委会秉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理念,全力打造“政治清明、干部清正、作风清朗”的勤廉人大。深化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构建“理论+案例”双轮驱动的教育模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纳入“三会一课”核心课程,在“知行人大”讲堂开设“全面从严治党”专题模块,累计开展 10 场专题辅导。创新文化浸润,培育勤廉基因。打造“一廊三区”党建文化带。以百米走廊为载体,构建“党建文化+制度内核+职能展示”的立体化教育空间。构建“全流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修订《机关内控管理制度汇编》,新增《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权力运行流程图》等,绘制权力运行“廉政地图”,实现风险防控“全覆盖、无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