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月荷韵
作者:柴沛沛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7
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三伏之“伏”意指进入一年最高温,这时段宜伏不宜动,唯独“莲塘水阁有虚凉”了。因此,农历六月也叫伏月、荷月,正是赏莲品藕的好时节。
我依稀记得,儿时的伏月,父母带我们到村里的荷塘游玩,值此万亩荷花盛开,一枝枝莲花在湖水中亭亭玉立,一缕缕清香萦绕在湖面上,如诗如画,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清晨,我们泛舟穿梭在荷叶间,温热的风拂过湖面,翠绿的荷叶摇曳生姿,荷花有的才露尖尖角,有的逐渐舒展开曼妙的身姿,带着一些婉约典雅的气质,散发着淡雅的芬芳。“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葛立方的《卜算子·席间再作》描绘了荷花的婷婷袅袅。
在湖心的水阁里,我和姐姐将荷叶顶在头上,遮住了盛夏的炎热。母亲走下石阶,用手舀起湖水,将其洒落在荷叶上,形成了点点水珠,水珠顺着荷叶的脉络滑落,融入荷塘中,荡起层层涟漪。我们也效仿母亲,舀起水为荷叶送去点点水珠,在玩闹中,忘却了伏天的燥热和烦闷。
《红楼梦》大观园里也有莲塘纳凉妙地,即惜春的住所“藕香榭”,四面莲叶茵绿,曲廊竹桥悠长,过雨的水上荷香阵阵,园中人曾多次在此欢闹避暑。
中午,天气炎热难耐,知了聒噪不堪,母亲挎着一篮莲藕走进厨房,她要为我们做莲藕筒骨汤来消暑。母亲先将筒骨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煮开,用漏勺撇去浮沫,然后将莲藕切成大块,放入筒骨汤中,加入葱和姜炖煮。
炖煮的过程中,我和姐姐手握莲蓬,钻进院外竹林的阴凉里,听着竹叶沙沙作响,剥开翠绿的莲子细细品尝,口感鲜美,余味回甘。《清稗类钞》写道:“京师夏日之宴客……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古往今来,莲子确为炎炎夏日的绝妙解暑小食。
“过来吃饭了!”母亲将做好的饭菜端到院落的石桌上,我们像小馋猫似的扑到饭桌前,莲藕筒骨汤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炝炒藕片用青红丝点缀,看起来赏心悦目。
“民间素有吃藕消暑的习俗,在南方水乡有用蜂蜜调藕的吃法,咱们家乡则喜用脆藕清炖排骨,滋补且下火。”母亲笑着说,然后夹起藕片放入我的碗中,我轻咬一口藕片,清脆滑嫩,夹带着丝丝甜蜜的滋味,再喝一口莲藕汤,汤汁清爽鲜美,消退了夏季的炎热。
古人歌咏莲藕的诗文数不胜数,其中《咏藕》中的“藕,藕,藕,一生淤泥走。清涟濯冰心,翠荷昂玉首”赞美了藕深深把根扎在泥土里,为荷花提供养分,有着不图回报、默默奉献的品质。做人如藕,不拘淤泥,保持初心,才能守得住内心的宁静,坦荡地活出人生的诗意。
去年伏月近黄昏,我漫步在荷塘边,随便在水阁间一坐,听虫声啾啾、蛙声呱呱,心里很静,世界也很静。池塘里,荷花影影绰绰,荷叶影影绰绰,品着冰甜莲子的清香,三伏天火烤一样的热也消了不少。
莲塘品藕,何止季节的长夏可消?人生的长夏也会清凉舒爽、一路芬芳。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