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蒲扇微凉夏日长

作者:许国华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7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进入夏季,置身于密不透风的水泥丛林,顶着上下左右空调主机的隆隆轰鸣,我常常怀念那些蒲扇轻摇、清风徐来的悠悠夏日。

在那个没有电扇、没有空调的岁月里,炎热的夏日是离不开蒲扇的。晚饭后,人们端出几张长凳,铺上几块门板,搬来竹榻、藤椅、矮凳,左邻右舍的乡亲们聚集在场院上,或坐或躺,一起乘风纳凉。人人手中都拿着一把蒲扇,一边呼扇呼扇地扇着风,一边啪嗒啪嗒地驱赶蚊虫。

奶奶盘腿坐在门板上,拿着蒲扇悠悠地扇着。我们依偎在奶奶身旁,在扇出的悠悠清风中听爷爷讲故事。阵阵凉风拂来,微微的鼾声响起,奶奶似乎睡着了,可手还在不停地扇着,扇得那么有节奏。我很惊讶奶奶竟然有这般神奇的扇子功。

爷爷半躺在竹榻上,一手扇着蒲扇,一手端着烟杆,慢条斯理地讲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满天的星斗下,我们好奇地睁大眼睛,沿着爷爷所指的方向,仔细辨认银河两端的牛郎织女。

爷爷手中的蒲扇,仿佛是个神奇的宝贝,里面蕴藏着无数的故事。随着爷爷蒲扇的一扇一扇,一个个稀奇古怪的故事,纷纷从蒲扇中钻了出来。那时,我很是纳闷:为何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就能借来东风,济公插在背后的破扇却能点石成金,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竟能扇灭火焰山?

在爷爷的故事中,扇子有许多神奇的功力,自然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玩耍时的上佳武器。我们从长辈手中抢过蒲扇,“哗哗哗”地飞舞着,“啪啪啪”地拍打着。此时我们手中的蒲扇,简直就是黑旋风李逵上下翻飞的板斧,是哪吒三太子左右滚动的风火轮。

我们嬉闹着追赶着,手中拍打的蒲扇开裂散架了,瞬间成了济公的破扇。奶奶一边嗔怪我们不爱惜扇子,一边找来布条将开裂的蒲扇包上圈边,然后用针线密密麻麻缝结实,破扇最终脱胎换骨,俨然一把新扇。

尽管蒲扇是乡村寻常之物,但奶奶甚是珍惜。新蒲扇买回家,或者旧蒲扇开裂散架了,奶奶总要将扇子包上圈边,缝结实了。这样一把缝着精致圈边的蒲扇,往往能用上好几年。用久了的蒲扇,有了岁月的沉淀,有了情感的浸润,仿佛有了灵性似的,扇出的风更加清凉。就像家中的老篾席一样,使用时间越久,睡上去越舒适凉爽。

蒲扇的模样都差不多,纳凉时扇着扇着,一不留意,就容易被人调错或者拿走。于是,略通文墨的爷爷就在蒲扇扇面上熏字,显得与众不同,也方便区分。

爷爷写得一手好颜体,用毛笔蘸了浓墨,写在扇面上,横轻竖重,雄浑圆厚,格外苍劲有力。贴上剪孔形状的纸片,点上一盏美孚灯,爷爷将有字的扇面,拿到美孚灯上熏烤,冒出来的袅袅灯烟,渐渐地熏黑了扇面,将纸片小心翼翼地揭去,用湿布轻轻擦去墨迹。熏烤的黑色顽固地留在扇面上,而擦去墨迹的空心字,如碑刻的拓片一般,深浅有致,十分立体。

一般人家的蒲扇熏字,无非是熏上姓氏大名或者“李记”“张记”字样,而爷爷熏上诸如“清风徐来”“心平气和”的佳句,或者熏上一些诗词,显得十分风雅别致。

渐渐地,我们不再满足于爷爷熏的一些句子和诗词,便仿照古典园林门窗的造型式样,将之“移植”到扇面做成字框,有时还画上梅兰竹菊“四君子”……顿时,一把乡下质朴笃实的寻常蒲扇,被装扮得诗情画意,令人爱不释手。乘凉时,摇着这些有诗有画的蒲扇,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

用这样的蒲扇徐徐扇出的凉风,带有乡村田野的清新气息,留有原始淳朴的自然之意,让人有一种“心静自然凉”的淡泊。蒲扇轻摇的悠悠夏日,充满了温馨与慈爱,那缕缕清凉,一直流淌在童年纯真的记忆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