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以文辅政” 推进“协同联动” 助力新时代玉林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莫斌 黄冠华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7-09
推动人大工作守正创新不断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地方人大的重要使命。广西玉林市人大常委会锚定新时代人大工作新使命新要求,立足党的领导,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聚焦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有效发挥理论研究的“尖兵”作用,强化“以文辅政”,推进“协同联动”,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决策赋能 抓全局谋大事
持续增强决策支撑力
坚持以高站位锚定新坐标,积极发挥理论研究的生力军作用,聚焦人大制度建设和全市改革发展“大场景”,以研究穿透力解码制度优势,以成果转化率丈量民主成色,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理论研究“最强大脑”的硬核担当。
为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而谋。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努力构建体现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特点、涵盖机关运行各方面的制度体系。2024年以来,玉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先后修订完善了《玉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玉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议事规则》等15个人大常委会工作办法、规定,新制定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玉林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考核办法》等8个制度,还修订完善或新出台了《玉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规范》《玉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考勤管理制度》等37个机关工作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印了557页、30多万字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学习读本》,供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及人大干部学习参考,为推动“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撑。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而谋。在玉林市圆满完成“修机场、造海港、通高铁”三大历史性任务后,紧扣玉林“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新三件大事、推动“六个提档升级”、构建“十虎竞玉林”新局面的高质量发展重大任务,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调研和文稿工作,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措施,形成有价值、有亮点的调研成果。如经过深入调研,玉林市人大常委会起草了《关于全力推进玉商玉工回归助力玉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以及《关于开展万名人大代表访玉商玉工 助力玉林高质量发展活动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在玉五级人大代表作用,全力助推“玉商玉工回归”这个全市“一号工程”落地。截止今年5月中旬,全市累计引进玉商回归项目627个,总投资1242.54亿元,带动玉工回归7.1万人。
聚焦履职赋能 促协同抓落实
持续拓展资源整合力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各级人大工作联系和交流,提升人大工作整体实效。”近年来,玉林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构建“横向联动委室、纵向贯通市县、外向协同部门”的工作机制,以整体观念、系统观念推动人大工作“一盘棋”落实。
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机制,改革发展同向发力。聚焦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围绕立法、监督、代表等职能,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发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立法工作协同。加强立法服务基地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依托各站点广泛征求立法建议,服务推动《玉林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玉林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等法规出台。加强监督工作协同。市、县人大联手开展执法检查,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联动监督。同时加强与同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单位的联系,联合开展专题调研,服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代表工作协同。市、县、镇联动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活动。通过“两月一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全市五级代表同步学习,实现全覆盖,该做法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充分肯定。
健全机关内部沟通协调机制,人大工作同频共振。加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各专、工委的沟通协调以及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专长,围绕重大事项决定、立法、代表、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定坐标、出实招。如代表工委等委室密切配合,编撰《人大代表学习资料汇编》等六本书,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三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策划推出“人大代表、人大干部民生连线活动”等“两个年一活动”,玉林市的经验做法在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工作视频会议上作交流推广。
建立市县集智攻关矩阵,重大课题同题共答。突出靶向政策研究,整合市、县的力量,加强对人大理论以及重大课题的联合攻关研究。去年,玉林市人大常委会抽调市、县人大的骨干组成课题攻关专班,圆满完成了《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玉林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关于建立健全玉林市基层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的实践与思考》两个广西人大制度理论研究课题的调研与写作工作。同时,在全市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讨活动,组织全市人大系统以及市直部门深入研讨,共收到理论研讨文章120多篇。
聚焦队伍赋能 强能力增本领
持续激活内生创造力
持续强化“以文辅政”,坚持深调研、优文稿、强队伍,不断提升理论研究工作能力,锻造高素质的服务团队。
立足“深”字抓调研。坚持将调研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要,坚持针对问题、确定课题、破解难题“三递进”,立足人大视角,运用法治思维,不断提升调研工作成色。玉林市人大常委会撰写的《关于全力推进玉商回归助力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玉林市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等多篇调研报告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采纳。
立足“实”字优文稿。紧扣“以文辅政”核心职能,将“实”字贯穿文稿服务全链条,坚持求真务实,力求虚功实做,着力提升综合文稿的思想性和实用性。坚持把文稿创优作为激发工作活力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进一步激活干部的内生创造力。如近几年由研究室起草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因为文风朴实、语言精炼、数据翔实、案例生动,获得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一致好评。
立足“练”字强能力。紧扣“提笔能写,问策能对”目标,利用“人大讲坛”“人大课堂人人讲”等平台,对全市人大写作队伍开展系统性培训,重点聚焦经济、政治、社会等热点知识理论和当前中心工作,推动理论学习与岗位业务贯通融合、一体推进。成立全市人大机关写作小组,成员包括市、县两级人大机关的20多名写作骨干,通过开展学习研讨活动、“人工智能+”赋能提升活动、写作调研活动、举办写作业务竞赛等,常态化锻造文稿写作硬本领。
聚焦宣传赋能 立品牌树形象
持续扩大宣传影响力
认真落实赵乐际委员长关于“懂人大”“讲人大”的要求,以讲好人大故事为主线,通过短视频、履职案例集等沉浸式报道,构建“政策解读+成果展示+典型引领”多维传播体系,让人大制度优势可知可感、深入人心。
策划推出系列主题宣传报道。去年,玉林市人大常委会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举办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座谈会、征文比赛、书画摄影比赛、知识问答竞赛、人大制度70年成就展等10项庆祝活动,与《玉林日报》合作推出“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与玉林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代表说”栏目,在玉林城区打造“民主与法治园”宣传基地,与《人民代表报》联合建立理论研习实践基地,在更高平台、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讲好玉林人大故事。
加强全媒体阵地建设。完善提升网站、公众微信号及智慧人大APP的服务功能。突出强化短视频的应用,通过召开培训会、现场会等广泛发动,激发通讯员们的创作热情,通过精细化制作、生动化叙事,打造“代表履职”“监督实效”“立法故事”宣传矩阵,更加精彩讲好人大故事。今年以来,市、县两级人大短视频作品数量爆发增长,共创作600多个作品并在各媒体平台刊播。
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与中国移动玉林分公司加强合作,在玉林人大网站深化AI技术的融合应用,突出“政策速递+在线互动”,新增智能检索、意见征集系统,推动工作向“数智转型”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