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中的“代表力量”:全州五级人大代表冲锋一线筑牢“生命防线”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甘孜人大 发布时间:2025-07-11
7月2日起,四川省甘孜州全境持续遭遇强降雨考验,丹巴县灾情尤甚。暴雨倾注如瀑,最大小时雨量达23.2毫米,山洪裹挟泥石如猛兽般扑向巴底镇邛山沟、革什扎镇刘家沟等地。12个乡镇道路中断、通信瘫痪、房屋损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
灾情即命令,担当即答卷。面对突发灾害,丹巴县人大系统闻令而动,150名人大代表星夜集结、逆向冲锋。他们以“人民至上”为信念坐标,在暴雨洪流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代表防线”。
“快!背老人上高地!”巴底镇的雨幕里,县人大代表、培尔村党支部书记安巴的呼喊被暴雨撕碎。他蹚过齐膝泥流,裤腿早已凝成泥壳,指甲缝嵌满碎石——山洪暴涨引发山体滑坡,他带领党员群众手刨肩扛疏通渠道,在洪水中浸泡八小时后,终于瘫坐泥地喘息,胸前的党徽在雨雾中依然闪亮。
同一时刻,梭坡乡崃依村水渠被塌方山体拦腰截断,洪水直逼下游村庄。乡人大代表泽里贡布、泽仁降初披着雨衣冲进雨幕,手电光在飞石四溅的山路上摇曳。“水渠不通,下游三百户都有危险!”两人匍匐泥泞丈量裂口,连夜绘制抢修草图,带领村民冒雨架设临时管道。当晨光刺破云层时,重新奔涌的水渠声里,两道泥浆满身的身影成了村民心中最稳的“路标”。
“大娘,暴雨要来了,先去安置点!”全国人大代表余德春的声音穿透丹巴县水子一村的雨巷。早在暴雨前,她已揣着笔记本逐户踏勘,在地图上圈出“低洼户”“危房户”,反复叮嘱“备好贵重物品”“记牢转移路线”。这份未雨绸缪,让村庄在灾害中实现“零伤亡”。“听见余代表的脚步声,心就定了!”村民们感慨道。
丹巴灾区每分每秒都在见证代表的硬核担当:有人背负蹒跚老人涉过激流,有人将干粮塞进受灾孩童手中,有人嘶哑着协调安置物资……他们胸前“人大代表”的字迹被泥水浸透,却愈加清晰——那是“人民选我”的千钧重托,更是“我为民行”的铿锵誓言。
丹巴战场,正是甘孜州人大代表共筑“防汛长城”的缩影。连日来,康定、泸定、新龙等地暴雨肆虐,次生灾害风险骤升。州人大常委会闻汛而动,迅疾响应州委防汛部署,构建起“常委会领导靠前指挥、机关干部全员值守、县乡代表一线攻坚”的三级联动体系。
“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州防汛防地灾部署!”省人大代表、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舒大春在新龙县督导时字字铿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压实链条,以‘万无一失’标准筑牢防线,紧盯隐患死角、强化预警处置、抓实避险演练,全力以赴打赢这场防汛防地灾硬仗!”
自7月1日起,州人大常委会10名班子成员按州防汛指挥部统一部署,分赴联系县市蹲点督导。他们带着责任清单踏查河道堤坝、地灾隐患点、低洼安置区,既翻台账更查实情,既听汇报更问群众,将督导重心压到“预警是否灵敏、预案是否管用、群众是否懂避险”的关键环节,以“严细实”作风织密防汛“防护网”。
康定市捧塔乡人大代表联合村干部高频巡查河道,及时清淤疏堵;“敲门行动”中逐户排查重点人群,制定“一户一策”防护方案。泸定县得妥镇人大代表深入“三村一组”等重点区域,协助转移79户179人。理塘县禾尼乡人大主席团联合乡政府排查危房危墙,消除隐患于未然......
从全国人大代表到乡镇人大代表,从“防”到“抢”再到“保”,他们如星火连成光带,在暴雨中点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