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 实现预算审查精准闭环

作者:刘玉嵘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7-11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人大常委会坚守法定职责,聚焦中心工作,创新监督方法,通过“全口径”预算审查、“汇民意”护航民主、“专业化”提升水平、“全流程”闭环监督四项举措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努力实现预算审查精准闭环,保障财政稳健运行。

      聚焦重点

“全口径”监督强约束

盐池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四本预算”全口径,紧盯预算收支“大盘子”,对收入来源、支出方向、收支平衡等全口径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助力政府守好人民“钱袋子”。一是提前介入审查。人代会前按照“先调研、后审查”原则,组织预算审查基层联系点人大代表对预算报告初稿进行讨论和预审,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吸纳整合后,形成预算草案审查报告初稿,供代表再次审议和集中审查,从源头上把好预算关。二是严格过程监督。落实预算执行动态监督机制,通过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实时掌握财政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动向,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预警,督促政府严格预算执行,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加强决算审查。注重审查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重点关注决算与预算的差异,对差异较大的项目及时提醒调整,规范政府预算行为,维护决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是紧盯债务监督。建立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过程监督机制,在预算审查、执行监督、决算审查、审计整改督办等各环节把政府债务作为重点监督内容,紧盯债务规模、结构、风险等因素,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对政府债务约束、把关、预警作用,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站点融合

“汇民意”监督践民主

盐池县人大常委会建强用活预算审查基层联系点,探索实行人大代表联络站与预算基层联系点“站点合一”,推进代表“家站室”阵地与预算审查基层联系点协同联动。县、乡、村层层搭建平台,畅通民意渠道。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模式拓宽征集渠道,引导群众参与财政预算政策监督,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夯实人大工作民意基础。例如,在审查民生保障资金预算时,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紧扣群众需求,锚定资金投向,将民情民意融入预算编制中,结合征集意见把是否能够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根本,力求让财政预算、地方政策与群众需求契合,确保人民利益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创新方法

“专业化”监督提水平

盐池县人大常委会凝聚专业力量。精心挑选专业人士组建预算审查监督小组,在预算草案审查、决算审议以及专项监督工作中,邀请专业小组人员就重大、复杂问题出具专业意见,为预算审查把脉会诊,专业化护航预算审查更精准、更科学。引入评价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监督作为强化预决算审查监督的重要抓手,不仅关注资金的收支合规性,更注重资金使用的实效性,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闭环管理

“全流程”监督见实效

盐池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扭住监督实效这个“牛鼻子”,把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贯通起来,努力做到人大会监督、政府有行动、群众得实惠。一是坚持全链条“穿透式”预算审查。以预算资金流动为主线,聚焦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各环节,对专项资金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等各方面,开展全过程监督,推动预算审查监督完整高效。二是持续跟踪形成监督闭环。跟踪监督是新修改的监督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加强财政经济工作的有效举措。为此,在事前介入、事中审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事后跟踪督查,以督促改,以改促提升,确保督出压力、督出实效。例如,今年4月,针对2023年度县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的203个问题整体整改工作推进缓慢问题,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先后三次召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推进会,建立问题清单制度,研究“一题一策”,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整改销号。通过跟踪督查,除个别事项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率达到100%,移送事项2件全部办结,健全完善制度机制22项。形成“发现问题、交办问题、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的监督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