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创新引领 站点赋能 推动代表更好依法履职

作者:贡金平 李风芹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7-11

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人大常委会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坚持创新引领,站点赋能,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把代表履职活动融入基层实践中,有效激发了代表履职活力。

派发任务“单”

推动联络站工作常态化

山城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实行派遣单制度,派遣单分为学习研讨、履职活动、阵地建设3个板块,指导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做好必答题。一是完善规章制度。指导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健全完善学习培训、代表联系群众、接待选民等制度,使代表履职活动有章可循。将联络站工作制度、人大代表信息和联系选民情况等相关内容上墙公开,接受选民监督。二是建立工作台账。配备工作人员,加强日常工作台账的收集与整理,有效推动了联络站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建设,切实提升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意识,实现代表服务选民、服务群众全覆盖。三是组织开展活动。代表联络站以听取和反映社情民意、推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工作内容,依法开展代表履职活动,定期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视察调研、走访接待群众、民意征集等活动,积极发挥联络站“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的功能作用。今年以来,全区各级代表联络站共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40次,民意征集会8场次,走访接待选民4670人次,收集“更新垃圾箱”“加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培训”等意见建议200余条,推动解决落实城市高层建筑二次供水隐患整治、社区义诊等民生实事218件。

探索“+”模式

打造站点特色品牌

山城区人大常委会制定《鹤壁市山城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提升工作方案》,先后召开部署会、推进会,对标省级示范点和创建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一体推进,探索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品牌,组织代表当好法律政策的“宣传员”、人民群众的“联络员”、工作开展的“监督员”,构建“一镇(街道)一特色、一站一主题”格局。一是聚焦产业转型。围绕产业项目、改革发展明确创建主题。山城路街道人大工委立足实际,坚持“联络站+传统工业振兴”,组织代表开展宣传、视察调研等活动,为传统工业突围建言献策。宝山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确定“联络站+生物制造”主题,助力鹤壁中试城建设。长风中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汽车电子电器产业发展,确定“联络站+汽车电子电器联盟”主题,整合全区5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二是聚焦民生改善。汤河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利用代表的专业特长,确定“联络站+卫生服务”主题,已服务覆盖周边群众1500余人次。鹿楼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紧密结合服务鹤煤集团八矿矿工需求,确定“联络站+职工会客厅”主题,提供电子阅览室、演播厅等场地,让矿工工作之余有了好去处。三是聚焦乡村振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石林镇人大推出“联络站+乡村振兴”模式,提高了群众收益。大胡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孝善文化,确定“联络站+文旅产业”主题,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解好“融”方案

助力基层高效能治理

山城区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引领代表主动当好化解矛盾纠纷的“排头兵”,实现功能有机融合、服务创新出彩、监督见行见效,形成源头解纷的工作合力,打造高效能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化解矛盾纠纷有温度。坚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诉求当家事,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做好群众接待工作,让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解决在家门口。区人大代表蔡桂霞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将多人反映的燃料公司家属院、物资局家属院老旧平房易涝点问题反馈给街道,街道迅速安排组织排水疏通,清理雨水管网90余处。二是化解矛盾纠纷有力度。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并对群众进行回访,听取和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建议,切实提高调处满意度,强化全过程监督。三是化解矛盾纠纷有法度。坚持在预防上下功夫,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群众和驻站代表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组织驻站人大代表参与法律能力提升培训,促使人大代表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法治意识,增强调解能力,以过硬本领和实际行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为推动人民幸福凝聚人大代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