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在推进全民普法过程中彰显人大作为

作者:刘松创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7-18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战略性、保障性、长期性工程。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人大常委会锚定法治武鸣、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目标,秉持“学习+监督+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多措并举助推“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学习引领 筑牢普法根基

武鸣区人大常委会把强化自身队伍的法治素养作为推动全民普法工作的重要前提。将普法学习纳入常委会党组会议、主任会议、机关党组会议、机关支部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暨人大主席培训班、人大代表培训班等重要议题,通过定期组织法治讲座、专题培训、研讨会等形式,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宪法、民法典及与人大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积极创新学习方式,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出“一月一部法”线上学习,不断拓展多样化学法渠道,增强学法效果。通过系统的普法学习,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各级人大代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奠定了坚实基础。

监督推动 确保普法见效

以一个决议统揽普法全局。紧紧围绕法治武鸣建设总目标,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作出《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决议明确了“八五”普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八五”普法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稳步前行。在决议的引领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积极主动作为,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加强执法监督。充分发挥执法检查这一监督“利器”作用,先后组织对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16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在执法检查过程中,不仅检查法律实施情况,还将普法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要检查内容。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执法部门在普法宣传、法律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普法工作不到位、执法不严格等问题,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切实增强执法部门的普法责任意识,推动普法与执法有机结合,以严格执法促进全民守法,提升普法工作的实际效果。

同时,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和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八五”普法工作情况、打击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积极组织开展工作评议,打好监督“组合拳”,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

宣传引导 奏响普法强音

依托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搭建普法宣传平台。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人大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开展法治宣传的重要阵地。武鸣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其贴近群众的优势,不断优化拓展站点普法功能。以辖区68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平台,将参与国家法律草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征询意见与普法学习宣传相结合,认真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2021年以来,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参与40多部法律法规草案征询意见工作。以“站点+基层社会治理”“站点+乡村振兴”等为载体,积极开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加强耕地保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主题活动,并以主题活动为抓手,特色鲜明、务实有效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以“三官一员”进站点为契机,充分利用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助理员的专业优势,通过开展法治讲座、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发挥“普法宣传员”作用,营造基层良好法治环境。

发挥代表作用,担当普法宣传先锋。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武鸣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在法治宣传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有的代表通过现身说法,讲述身边的法治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有的代表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开展专题宣传和解读,帮助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代表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运用法律知识化解矛盾,在调解过程中宣传法律,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切实将法治宣传融入服务群众的具体工作中。

利用新媒体,拓宽普法宣传渠道。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加强普法宣传力度。通过各种人大微信公众号发布和转发法律知识解读、典型案例分析、普法微视频等内容,以生动有趣、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不断扩大普法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让更多的人大代表、人民群众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法律知识,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发挥职能优势,持续发力,不断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全民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