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七十年的当选证书
作者:赵旭东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8
我珍藏着两张“当选证书”,那是我母亲的遗物,是我母亲1953年当选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县狄奔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高邮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证书。两张当选证书,跨越了70余年,其纸张尚未泛黄。证书上分别盖有“高邮县狄奔乡选举委员会”“高邮县选举委员会”的朱红方形大印;还盖有两级选举委员会主席的印章。证书的文字为繁体,自右向左竖式排列,字迹清晰。
我的母亲出生于1930年,是第四个女孩,盼儿心切,外公给我母亲起的乳名叫“拦五子”,大名叫“周宝珍”。母亲从小就非常懂事,也很能吃苦。八九岁的时候,就在家里带弟弟、做饭、做家务。家里栽秧、割稻,一二十个人的饭菜都由母亲一个人做;个子比锅台高不了多少,母亲就站在小板凳上,用两只手抓住铲子煮饭、做菜。
1947年,母亲18岁,父亲17岁,经人介绍,两人相识,后拜堂成亲。婚后,父亲到高邮县城继续读书。1948年10月,父亲弃学参加革命工作。18岁的母亲,作为长媳,成了四代同堂大家庭的顶梁柱。家里二十余亩田地的栽种、收割、犁地、管理等农活,全家八九口人的锅头灶火、针头线脑等家务活,全得由母亲一个人安排打理。
作为家庭主妇,母亲负苦、坚韧、贤淑。与邻里乡亲相处,母亲善良、热情、直率。生活困难的邻居但凡有缺衣少食求上门的,母亲总是有求必应,伸手相助。几斤米面、几捆柴草或一两元钱,母亲从不主动向人家催还。邻里之间或别人家庭内部发生争执、口角,母亲总是主动介入,热心说和,帮助化解矛盾。母亲识事理,通人情,顾大局。村里组织出义务工、交售公粮、捐款捐物,母亲都能够积极配合乡村干部的工作,带头完成任务。
母亲的这些品行,得到了庄邻们的赞誉,也获得了基层干部们的赏识;母亲在群众中具有很好的人缘,群众基础扎实,认可度高。
1953年3月和6月,母亲先后当选为狄奔乡和高邮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两级选举委员会给母亲颁发了当选证书,证书编号分别是03号、047号。
对于当选为狄奔乡和高邮县的人大代表,母亲一生都引以为荣耀。母亲常常和我们讲她当人大代表时候的事:说她当年是高票当选的;说她在高邮县城参加人代会时听报告、投票的情景;说她在会议分组讨论时作了发言,建议政府要铲除“父母包办婚姻”和“童养媳”的封建陋习;说县长参加他们代表组讨论、还与代表们合影……母亲一生都将她的两张人大代表当选证书视为珍宝,一直收藏在大樟木箱子里面的小拜盒中。
1959年,母亲随父亲迁居高邮县城生活,由粮农变身为菜农。1963年,母亲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携家带口,半家下放回到周山公社的老家,又从菜农变身为粮农。
几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历经四五次的迁居搬家,母亲总是妥善地保存着她的那两张当选证书。尽管母亲当年没有成为基层干部,但她作为普通的劳动妇女,作为人民公社的一名社员,非常珍惜当年被选为人大代表的那份荣誉,时时处处表现出向善向上的优良品格,保持和发扬走在人前、不甘人后的先进性。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大集体时期,母亲上工比别人早,收工比别人迟;栽秧、薅草、割稻、割麦、扒慈姑等农活,母亲不但样样不落后于人;生产队劳力紧缺时,母亲常常充当男劳力,下水田拉犁,上工地挑土方,驾船到砂石库运石料;生产队长工作中遇到解决不了的矛盾,时常请母亲出面协调。我们家板壁上贴过母亲的很多张诸如“劳动能手”“生产积极分子”“五好社员”“先进个人”等奖状。
晚年,母亲罹患重疾。临终前,母亲将两张人大代表当选证书亲手交给了我。我深知这不是一般的遗物,它们承载着母亲曾经的荣光与梦想。同时,这两张当选证书也是解放初期我国基层民主政权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见证。母亲的两张当选证书,非常珍贵,意义深远,值得我永久地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