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当“提子红”遇到“警察蓝” ——记湖南省人大代表龙乙华

作者:于海波 黄民忠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8

走进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东山侗族乡的提子种植园,瑰丽的朝霞洒满红提的枝叶,东山红提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每到采摘季,玛瑙般的红提挂在枝头,“日出东山、红提飘香” 漫山遍野的“提子红”蔚为壮观。2018年,年轻的龙乙华加入“一村一辅警”队伍,穿上了为民服务的“警察蓝”制服。2019年,她响应东山侗族乡党委、政府的号召,承包了近一公顷的红提种植基地。2023年1月,龙乙华当选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发挥熟悉群众的优势,深入了解民情,为民发声,履职尽责、传递社情民意。身为一名警务工作人员,她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热情,不仅成为白岩村的“活字典”,还是所里协助办理户籍业务的“铿锵玫瑰”。当“提子红”遇到“警察蓝”,渲染出龙乙华履职为民的民生底色。

“我深感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我将尽职尽责、认真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民发声,努力做好党委、政府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纽带。”2023年1月,刚刚当选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代表的龙乙华誓言铿锵有力。

当选湖南省人大代表不久,龙乙华就迅速深入绥宁县各乡镇调研竹产业发展情况,并在省人代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支持绥宁县竹产业发展的建议》。龙乙华呼吁在全省推广“以竹代塑”,支持绥宁竹产业发展,将绥宁打造成“以竹代塑”产业示范区和“体育滑板之乡”。该建议得到了承办单位的重视,有关部门从项目资金、要素保障、品牌建设等方面发力,推动绥宁竹产业发展实现全面提升。绥宁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支持楠竹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等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竹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2024年3月,绥宁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创建国家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 推进楠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全力推动楠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竹产业跑出“加速度”。

一粒小小的种子,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绥宁县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013年、2021年两次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龙乙华经过调研后发现,绥宁制种产业还存在产业链不全、种子产业聚集效应不强等短板。2024年1月,龙乙华在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支持将绥宁县打造成制种强县的建议》。她建议把绥宁县打造为湖南省国家级制种强县,给予政策、技术、资金、保险等方面支持,保障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在答复时表示,支持绥宁县开展县企共建,推动制种大县建设,帮助绥宁县引进优势种企,支持加强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并争取推动提高保险赔偿标准,增强制种产业抗风险能力,保障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把群众心声带到省人代会上,把会议精神传达到田间地头,这是我作为省人大代表的使命。”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龙乙华要求自己进一步深入群众。她发挥自己担任驻村辅警、熟悉群众的优势,经常与办理业务的群众“拉家常”,从中找到撰写代表建议的第一手材料。如何进一步方便群众办理户籍业务?如何高效收集社情民意?龙乙华牵头建立“小龙帮您办”户籍业务微信群,24小时接受群众预约和咨询。对微信群里群众提出的问题,她一一及时答疑解惑,指导群众在网上办理户籍业务,收集群众的民生诉求和意见建议,以“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一个孩子的生命,关系着多个家庭的幸福。大家一定要反复叮咛自己孩子,千万不要私自下水游泳!”时值暑假,天气炎热,正是农村防溺水宣传的关键时期,龙乙华放弃休息时间,与村“两委”干部、党员挨家挨户地开展防溺水宣传“敲门行动”。

“近年来,龙乙华共协助民警为群众上门代办和指导网上办证600余人次,经常得到群众的夸奖,被称作群众的‘贴心人’。”东山乡派出所所长黄生元说。

每一次发言都代表群众心声、贴近群众需要,每一件建议都在为群众代言、为乡村振兴“赋能”。龙乙华提出竹产业发展、打造制种强县等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和办理,一些涉及基层发展的问题被重视。当“提子红”遇到“警察蓝”,让绥宁杂交水稻制种、“以竹代塑”等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望着一串串红提,龙乙华眼里满是憧憬:“下一步,我将继续忠诚为民,履行好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一如既往地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努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同时,我将继续探索共同创新、共同盈利的合作模式,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打造‘日出东山、红提飘香’的东山红提品牌,让村民走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