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以交流互鉴探索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实践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人民与权力杂志 发布时间:2025-07-21
在探索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征程中,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经验共享已成为提升整体履职效能的关键抓手。打破层级壁垒、畅通交流渠道、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是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内在要求,更是破解发展难题、提升治理效能的现实所需。正是基于对联动协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江苏省宿迁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交流会,实现了全市人大工作的“同台晾晒”与深度互鉴,通过思想的碰撞、实践的切磋、成果的展示,推动全市人大系统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共同书写驱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宿迁答卷”。
探索精细化制度供给
地方立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普遍适用的制度框架,重大事项决定则对地方发展重大战略进行法定效力确认,二者互为支撑,共同构成国家治理现代化最核心的制度供给体系。面对新时代地方治理的复杂需求,市人大常委会选取群众关切度高、实践需求迫切的领域作为立法和重大事项决定工作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精细化制度供给之路。
聚焦社会治理真空。为保障快速路设施完好、安全,实现快速路管理有法可依,制定《宿迁市城市快速路管理条例》,明确全周期管理要求;针对窨井盖权属单位多、权责划分难,涉及行业多、统筹管理难,数量种类多、巡查整改难等“三多三难”问题,制定《宿迁市窨井盖安全管理条例》,厘清部门职责和应急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宿迁人大在“小快灵”立法方面机制日趋成熟,精准破解民生痛难点,此次窨井盖安全管理条例正是以“小快灵”立法保障群众脚下安全的又一生动案例。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制定《宿迁市优化涉企行政检查条例》。“条例让企业从‘疲于应付’转向‘轻装上阵’,用法治标尺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把‘无事不扰’落到实处,这是我们护航市场活力的关键一招!”与会同志纷纷表示赞同。该条例草案通过构建清单管理制度,推行“综合查一次”机制,建立差异化检查和企业安静期制度,形成完整的优化涉企检查制度链条,实现各项创新举措相互衔接,既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又保障监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压减行政干扰,让企业专注经营。
聚焦生态底色巩固。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决定》,从根本上将生态大公园建设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提升为人大规范性文件。环资城建工委负责同志介绍,为更好推进工作,专门制定了《关于设立人大代表“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观察点的实施方案》,按照“分级分类、因地制宜、有机结合、广泛覆盖”的原则设立点位,市级设立20个观察点,每县(区)设立10个观察点,每乡镇设立1个观察点,形成“211”网络体系,推动“两山”理论具象落地。
提升持续性监督质效
人大监督之效,最终体现于推动发展、惠及民生的实际成果。全市各级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将调研的深度、交办的精细与问效的刚性紧密结合,形成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监督闭环体系,有效发挥了人大监督在提升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的关键赋能作用。
创新方式方法。财经工委按照“广泛查找不满意—推动解决不满意—督促实现更满意”三步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组织五级人大代表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千人问卷大调查(1068份),形成问题清单直报市委。泗洪县人大构建“大监督”格局,创新营商办、人大办、巡察办、县纪委监委作风专班、县委办“五办”协同机制,加强人大监督与监察、检察、审计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持续放大监督效应。宿城区人大制定专项监督行动方案和专题询问实施方案,构建“三评三提”监督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经济观察员代表等对12家政府部门开展“背对背”评议,有效提升监督刚性。宿豫区人大聚焦“十五五”规划中民生类项目编制,创设系统集成的“五步”听证制度体系,开辟人大“听证”新路径。
精选监督议题。预算工委创新开展“穿透式”预算编制审查,通过关口前移早介入、由浅入深溯源头、数据穿透项目化、预算问效全过程,开展“两调两审”多维穿透,促使预算安排更加公开透明,重点项目编排更加精准精细。推动2025年预算安排一般性支出压减的力度前所未有,整合项目96个,终止项目17个,预算项目数量较上年下降19%。沭阳县人大深入推进乡镇国有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组织专项监督小组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精准摸清全县资产底数18.7亿元,推动盘活闲置资产3.2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过去乡镇资产是笔糊涂账,现在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县人大负责同志感慨。
此外,除与省人大上下联动监督议题外,常委会今年还安排就地方性法规“三进三入”、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西南岗片区规划编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开展监督。
强化跟踪问效。社会建设委在总结前期实践经验基础上,修订完善《宿迁市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四全机制实施细则》,将每年9月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实施集中监督月,对项目进展与成效进行靶向跟踪、集中问效。市湖滨新区不断优化监督工作机制,仅今年上半年组织人大代表就民生实事项目开展专项监督2次,推动“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转变。泗阳县人大发动全县五级人大代表,紧盯消防、燃气、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开展“沉浸式”监督,检查结果现场反馈至相关单位,推动污水管网改造等一系列民生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宿城区人大探索全链条闭环监督机制,形成“融入式”跟踪、“销号式”验收、“问责式”监督闭环,对7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和整改工作开展满意度测评,对10项常规监督工作开展专项评议。
激活常态化履职动能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常委会始终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引导和激励全市五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融入发展实践,在参与治理、化解矛盾、为民代言的具体实践中,生动诠释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先行项目”扎根一线。代表工委深化“我是代表我先行”活动,组织和引导代表围绕助力产业发展提质、助力城乡建设提档、助力基层治理提效、助力民生服务提优“四助四提”,结合本职工作和特长优势,落实先行项目,发挥表率作用。市经济开发区辖区人大代表陈加娟创设“心海同行”心理辅导项目,帮助2名抑郁学生顺利升入大专院校;刘广军、张志刚两位代表在企业内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解决企业在技术升级、用工保障、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诉求。市洋河新区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洋5有约·听民声”活动,以党群服务中心、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等场所为依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实时掌握群众急难愁盼。
“家站点室”扩容升级。沭阳县人大设立市县级经济运行观察点23个、市级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5个,“江苏省生态大公园”观察点36个,构建起覆盖经济、社会、生态三大领域的立体化监测网络。泗阳县人大分层分级打造代表履职平台,全县共建成“家站点室”、代表协同履职活动室、基层立法联系点等代表联络平台175个,为立法调研、问计于民、民主决策筑牢基础。泗洪县人大探索“联络站+‘居家式’代表联系点+‘宿话说’社情民意收集点+代表观察点”等工作模式,推进联络站“建管用融”,实现代表履职尽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共进。
“建议办理”提质增效。常委会进一步压实代表建议办理“责任链”,督促代表建议承办单位做到办前沟通、办中反馈、办后跟踪,明确先面商、后办理,先调研、后答复,先征询意见、后正式行文的办理工作方式,准确全面了解代表所提建议的内容和要求,办理过程中采取走访、邀请代表实地视察、座谈等方式,充分听取代表的意见,确保代表对办理工作真满意。宿豫人大围绕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大会一号、二号议案,就“加快陆集临港片区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分别领办督办,人大常委会“分主题、按季度”开展专项督办,并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
今年年初,常委会制定出台《关于建立专工委“双报告双评议”工作的办法(试行)》,对思想理论学习、重点工作任务、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此次会上,常委会各专工委还就办法贯彻落实情况作了进一步交流。
“工作交流会为成果转化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冯岩要求,“要通过互学互鉴,把‘一域创新’变成可供全市共享的实践成果。”未来,宿迁人大将深化观察点网络建设,推动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多链融合,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注入源源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