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清客自来
作者:邢占平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1
站在壶口瀑布旁,轰鸣的水声裹挟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曾经浑浊如泥浆的河水,如今竟泛起粼粼波光,隐约能窥见河底的沙石。这一幕让我感慨万千:黄河水变清了,而这背后,是无数人在生态环境保护道路上的不懈努力。
黄河,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曾承载着无尽的荣光与希望。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她也承受了太多的伤痛。过度的开垦放牧,让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量泥沙涌入黄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使得河水污染严重。那浑浊不堪、水质恶劣的黄河水,不仅让周边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也让依赖黄河水生存的百姓忧心忡忡。
生态环保的号角吹响后,一场拯救黄河的行动全面展开。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曾经光秃秃的山坡上,树苗被一棵棵种下,草籽被均匀播撒。工作人员们不畏艰辛,克服了干旱、风沙等重重困难,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经过数年的努力,黄土高原逐渐披上了绿装。植被的恢复,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流入黄河的泥沙量大幅下降。据统计,经过多年治理,黄河流域每年减少入河泥沙约4亿吨。这些绿色的植被,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黄土高原的土地,也守护着黄河的清澈。
在黄河沿岸,治理水污染成为重中之重。政府加大了对违规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关停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工厂,督促企业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升级也在加速推进,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曾经散发着恶臭的排污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经过净化后达标排放的清水。此外,人们还在黄河河道及周边开展了大规模的垃圾清理行动,打捞漂浮物,清理沿岸垃圾,让黄河重新焕发出洁净的容颜。
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曾经因为黄河水生态恶化而远走他乡的野生动物,如今又重新回到了这片土地。在黄河湿地,成群的候鸟停歇栖息,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稀鸟类优雅地觅食、嬉戏。它们的到来,是对黄河生态环境改善最生动的认可。鱼类资源也逐渐丰富起来,黄河鲤鱼等特色鱼类的数量明显增多,为黄河的生态平衡注入了新的活力。
黄河水清了,游客也纷至沓来。曾经因为环境恶劣而鲜有人问津的黄河沿岸,如今成了旅游胜地。人们沿着黄河观光带漫步,欣赏着清澈的河水与两岸的美景;在湿地景区,游客们拿着望远镜,兴致勃勃地观赏候鸟;在黄河古渡口,游客们乘坐游船,感受着母亲河的波澜壮阔。旅游业的兴起,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黄河的魅力,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周边的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民宿,销售特色农产品,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改善了黄河的生态环境,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曾经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人们,如今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种观念的转变,是黄河生态保护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黄河水清客自来”,这看似简单的景象,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力量,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然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黄河的生态治理仍需持续推进。
站在黄河岸边,望着滔滔河水向东流去,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黄河一定会更加清澈美丽,会有更多的“客人”慕名而来。那时,黄河不仅是一条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河流,更将成为一条生态优美、生机勃勃、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继续滋养着华夏大地,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