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 努力守好人民共同财富
作者:王 琳 陈 征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新时代新征程,国有资产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力量,是经济增长和平稳运行的助推器、顶梁柱、压舱石,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主力军,承担着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和公共服务的作用。国有资产管得怎么样、用得好不好,关乎国之命脉、人民福祉。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定位,持续深化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建章立制、守正创新,增强监督质效,确保盯牢国有资产“账本”、为人民守好“家底”。
夯基固本
构建“立体化”监管制度框架
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漯河市人大常委会首先从制度保障入手,建立全口径、全覆盖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完善国有资产报表体系和经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依法开展国有资产监督工作。
立规明矩,规范监督重点。为更好履行国有资产监督职责,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市人大常委会于2023年结合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出台《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国有资产监督范围与原则、管理报告义务与内容、监督具体措施与要求等核心内容,为提高监督质效和提升国有资产效益夯实基础。《决定》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坚持用好法定监督方式,规范常委会预算工委前期预审、专门委员会初步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审议及审议意见落实与整改问责等全链条监督程序;同时围绕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报告议题,构建起涵盖沟通协调、监督调研、报告审议、整改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确保监督工作有序开展。《决定》的出台标志着市人大常委会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领域取得重要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市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运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依法监督,增强制度刚性。市人大常委会严格贯彻《决定》要求,系统性推进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强化监督协同,注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与预算审查监督衔接,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协同机制,加强对预算资金与国有资产转化流动的穿透式监管。健全指标体系,督促部门完善全口径国有资产报表体系,细化内容、规范格式,确保全面准确及时反映管理运营实况。狠抓整改问责,对问题整改与追责情况实施跟踪监督,要求连同审议意见处理结果专项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推动整改落实与失责必问。深化公开透明,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按要求向市委报告监督情况,同步向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开审议意见、专题报告等内容,以信息公开提升监督公信力。通过从严监督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切实实现监督“长牙带刺”,守护人民共同财富。
靶向发力
聚焦“关键点”开展精准监督
在强化制度保障的基础上,漯河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核心环节,明确工作重点,着力提升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研深耕,摸清国资“家底账”。国资监督的第一步,就是彻底摸清资产“家底”,只有敢亮“家底”,才能向群众交出一份“明白账”。2019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深入项目一线开展视察调研,陆续赴东兴电子产业园光伏项目、银鸽公司第六生产基地、市豫剧演艺中心、第六水厂建设工程、沙河国家湿地公园等30余个项目基地,实地察看了国有资产的运营现状,并对国有资产管理及运营情况总体或分项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通过不断延伸监督的“眼睛”和“耳朵”,全面摸清我市国有资产“家底”。2023年底《决定》出台后,市人大常委会又根据《决定》提出的十项人大开展国有资产监督重点关注内容,邀请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相关部门及国有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共同组成调研组,对全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总量、结构、分布、运营及效益等情况开展了“小切口”式调研活动,同时对专项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确保掌握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真实、具体情况。
建强队伍,打造监督“主力军”。市人大常委会深刻践行“专业事务专业运作”理念,将监督队伍能力建设作为国资监管根基。一方面借力外脑组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专家小组,吸纳企业管理者、学者等专业人才参与会诊把脉,为监督工作注入专业智慧,提升监管科学性及资产保值增值效能;另一方面苦练内功,通过专题培训、业务研讨、专家授课等形式系统性强化人大工作人员在国资管理、企业运营等领域的知识储备,锻造政治坚定、业务精专、能力过硬的专业化监督力量,以人才梯队升级赋能国有资产监督效能跃升。
守正创新
打造“全方位”国资监管新生态
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在明确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新的监督方式和手段,不断提升监督效能,打造国资监管新生态。
跟踪问效,确保整改落实。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使用中的薄弱环节,市人大常委会以问题整改跟踪问效为突破口,通过不定期实地核查、专题听取整改汇报等刚性监督手段,压紧压实部门主体责任,确保审议意见落地见效。2019年以来累计发现4类48项管理问题,提出55条监督意见,推动市政府及部门完成48项整改(化解率100%),同步建立“审议意见提出-处理-回应-跟进-反馈”全流程管控闭环,有效破解监管难点堵点,显著提升资产运营绩效。此项实践既以整改实效践行“两个维护”,更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守护人民共同财富的治理效能,实现政治效果与民生福祉的高度统一。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平台。市人大常委会深化预算国资联网监督系统应用,通过功能拓展与数据融通实现国有资产信息全域共享,驱动"数据活起来、监督动起来",构建高效联动、数智赋能的智慧监督平台;依托系统实时动态监管功能,对全市国有资产实施全周期穿透式监测,建立"线上预警+线下核查"闭环机制,显著提升监督质效;同步将国有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嵌入系统,智能生成图表报告,大幅降低数据解读门槛,打造人大代表与群众"可读、可督、可评"的透明监督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