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用心擦亮“幸福夕阳”底色 安徽省天长市人大代表田玉兰推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小记

作者:刘世军 俞开宝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2

在安徽省天长市广陵街道沃公社区,一座由闲置用房改造而成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成为社区老人每天必到的“打卡地”。这里窗明几净,康复理疗室、图书阅览区、老年食堂一应俱全,专业护理人员在其中穿梭忙碌,而这一切温暖的源头,要从天长市十七届人大代表、沃公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田玉兰的一份建议说起。

一天,田玉兰像往常一样走进社区走访选民。空巢老人周歧因子女长期在外工作而得不到陪伴照顾,独自蜷缩在冰冷的屋子里啃着硬馒头。“田书记,人老了就盼个热闹,要是有个白天能去的地方该多好啊……”老人无意的感慨在田玉兰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在随后的三个月里,这位被居民亲切称为“女汉子书记”的人大代表走遍社区每个角落,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在天长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前夕,田玉兰提交了《关于弘扬孝亲敬老的中华美德,建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议》。这件凝聚着3个月心血的人大代表建议,不仅详细分析了社区养老现状,还针对性地提出“三合三化”建设方案:资源整合,功能多元化,对社区闲置用房进行适老化改造,设置日间休息室、图书阅览室、康复保健室等,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要;医养融合,服务专业化,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向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理疗按摩、康复训练等专业服务;公私结合,运营可持续化:采取“政府补贴+低偿服务”模式开展普惠服务。

这份带着民生温度的建议被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建议,通过“提、交、督、办、评”闭环监督机制直通市政府。不到2个月,由民政部门牵头制定的实施方案就摆在了市领导的案头。

建议落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社区养老服务站项目建设资金出现缺口时,田玉兰多方奔走,最终争取到“三个一点”筹资模式:市级财政拨付一点、街道经费支持一点、爱心企业和个人捐助一点。当300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最终建成时,老人们“有一个白天能去的地方”的愿景变成了现实。

“群众的笑脸,就是我们人大代表最好的履职答卷。”田玉兰说。傍晚时分,望着亮起万家灯火的居民楼,看着对面走来的居民友好地打着招呼,这种用责任与付出编织的安全感就是田玉兰履职为民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