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以 “产业旺” 促 “乡村兴” —— 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人大代表陈万虎

作者:唐冰冰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2

清晨的阳光洒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王家庄村的田间地头,富硒土豆大棚里,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陈万虎正和农户们一起查看新苗长势。“陈代表又来支招啦!” 村民们热情的招呼声里,藏着对这位四届县人大代表最真挚的信赖。从全县有名的 “空壳村” 到全疆乡村振兴示范村,王家庄村的蝶变轨迹,正是陈万虎用二十余年履职实践书写的 “产业兴村” 答卷。

履职从破解“产业穷根”起步

“人大代表就得扎在群众堆里找问题、想办法。” 这是陈万虎常挂在嘴边的话。2006年,刚当选县人大代表的他,面对的是王家庄村 “土坯房连成片,泥土路陷车轮,集体账户空荡荡” 的窘境。第一次参加县人代会,他带着全村父老乡亲的期盼,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直言:“农民盼致富,关键在产业,恳请县政府支持我们探索特色种植!”

这句带着泥土气息的发言,揭开了他以代表履职推动产业突围的序幕。为摸清 “穷根”,他用3个月时间走遍全村 330户人家,在代表履职手册上密密麻麻记下群众诉求:“张叔想种经济作物但缺技术,李大姐担心种出来、卖不出去…… ”这些带着体温的记录,最终凝结成他提交的第一份人大代表建议 ——《关于扶持王家庄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建议》。

该建议很快得到县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督办。在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支持下,陈万虎带领村民试种 1.33公顷富硒土豆,自己率先拿出积蓄垫付种子款。收获季,当收购商的卡车第一次开进村里,村民们捧着沉甸甸的土豆,看到了这位人大代表 “言出必行” 的担当。“那时候就信陈代表,他敢把自家钱拿出来帮大家闯路,咱还有啥怕的?” 村民李树兵至今记得,当年分到第一笔 3000 元收益时,全家激动得彻夜难眠。

用智慧编织“产业致富网”

“当人大代表不能满足于解决一时之困,得给乡亲们铺就长久的致富路。” 陈万虎在代表履职笔记中这样写道。在县人大组织的代表培训中,“合作社 + 农户” 模式让他深受启发。回到村里,他立即在代表联络站召开座谈会,带着村民算明白 “单打独斗” 与 “抱团发展” 的效益账,牵头成立 “金土豆” 合作社。

他联系县农业农村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代表联络站设立 “农技课堂”,每月定期组织培训。为解决农产品保鲜难题,他再次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的建议》,推动项目落地。如今占地 2000 平方米的保鲜库,每年为村民保鲜存储农副产品2万余吨,这些数据被工整地写在他的代表履职档案里。

在拓展销路的征程上,人大代表的身份成为最好的 “介绍信”。陈万虎带着村里的富硒土豆参加县政府组织的 “代表助农展销会”,上海超市的采购经理握着他的手说:“冲着您人大代表的信誉,这合作合同我们签了!” 如今,通过 “代表牵线”,王家庄村的农产品已与上海的 5 家大型超市、广州的 3 家农产品企业以及深圳的 2 家批发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远销多地,走进各地超市、商场。今年仅电商平台就销售 1200 吨,这些数字背后,蕴含着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

以担当构建“共富产业链”

“人大代表要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装进群众口袋。” 这是陈万虎在代表述职时作出的承诺。在推动产业升级中,他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推出 “代表联络站 + 合作社 + 企业 + 基地” 模式,将代表履职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联络站收集种植需求,合作社组织标准化生产,企业负责精深加工,基地提供就业岗位。村民包风艳在这个链条中实现了人生逆袭。“陈代表在联络站接待我时,记下我想就近务工的诉求,第二天就联系推荐我到合作社包装车间上班。” 如今她每月工资 3800 元,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全家年收入突破 10 万元。在王家庄村,像包风艳这样的受益者有 230 多人,这得益于陈万虎推动建立的 “保底收益 + 按股分红 + 劳务收入” 利益联结机制。

作为农业领域的 “老代表”,陈万虎的建议始终聚焦产业链完善。在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他提交的《关于打造绿色农业产业链的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推动县里出台扶持政策。如今的王家庄村,从土豆淀粉加工到辣椒色素提取,从山药粉包装到番茄酱生产,完整的产业链让农产品附加值提升 40% 以上,这串增长数据,被他自豪地写进代表履职报告中。

用初心绘就“乡村振兴图”

“群众的笑脸,是对人大代表最好的评价。” 行走在王家庄村,柏油路上的太阳能路灯是陈万虎在人代会提交的《关于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改造的建议》的落实结果;文化广场上健身的村民,享受着他推动实施的 “亮化绿化工程”;家家户户接通的天然气,源自他连续3年跟踪督办的民生建议。

陈万虎每周都会打开代表联络站的意见箱,整理群众的意见建议。“这是张大哥反映的灌溉管道老化问题,得赶紧联系水利局”“李婶希望合作社增加枸杞种植,下周组织考察”……这些琐碎的民生事,在他看来都是群众的大事。近年来,他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187 件,推动解决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问题 93 个,每条办理结果都在村里公开栏进行了公示。

2024 年,王家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7 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 300余万元。面对 “道德模范”“ 优秀共产党员 ”等荣誉,陈万虎总是说:“ 我首先是县人大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是对我的工作要求。”

站在新的起点上,陈万虎正忙着准备新的代表建议:《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产业融合的建议》《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 在为民履职的田野上,这位县人大代表的脚步,依然坚定而有力,他用实干诠释着 “人大代表” 四个字的千钧分量,让 “产业旺” 的根基更牢,“乡村兴” 的画卷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