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铁脚板”踏出民生路 “绣花功”织就万家暖 ——记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大代表向艳华

作者:杜超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2

“ 作为人民选出的人大代表,作为妇女儿童的‘娘家人’,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服务必须就在身边!”这是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大代表、区妇联主席向艳华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多年如一日的行动写照。在茅箭区的街巷阡陌间,她步履不停,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以沾满泥土的“铁脚板”精准丈量民情,以细腻温暖的“绣花功”精心编织民生温情,将桩桩“小事”办成群众心头的“大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扎根基层、情系万家的履职风采。

淬炼匠心

树立代表履职“新标杆”

作为茅箭区人大代表,向艳华笃信“打铁还需自身硬”,她持之以恒地加强理论武装,精研专业法律法规,创新学习方式,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履职实践,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贡献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

精进不休,练就履职“硬功夫”。向艳华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学习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和人大业务,深入钻研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核心法律,同时关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构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扎实法律知识框架。在深入基层、联系妇女的过程中,她不仅宣传法律政策,更注重倾听她们在权益保障方面的诉求和困惑,联动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将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履职学习的风向标,她先后撰写了《家校社通力合作、加强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茅箭区家政服务行业现状与对策》等多篇调研报告,通过“从群众中来”收集意见建议,再通过“到群众中去”检验学习成效,明确履职方向。

创新方法,提升调解“软实力”。作为人大代表,向艳华深刻认识到婚姻家庭的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为促进矛盾调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向艳华联动其他人大代表,整合各方优势,为家事调解案件中的家庭提供爱心妈妈帮扶、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就业帮扶等后续支持。针对在矛盾调解中发现的家庭教育缺失、彩礼纠纷等问题,她利用调研、视察等契机,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联动教育领域、司法领域的人大代表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薪火相传,推动行业“标准化”。向艳华定期邀请教育领域、社工领域等行业中的人大代表对典型调解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提出意见建议,并参与矛盾纠纷的解决。针对外嫁女财产权益保障问题,向艳华和茅箭区法院深入东城徐家沟村,就一起外嫁女财产权益问题走访调研,成功帮助当事人申请到应有的集体财产收益分红,并将该案例作为典型案例在辖区宣传,起到通过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她还及时将开展调解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整理汇编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指南、调解典型案例手册,成为基层工作宝典。

聚焦关切

筑牢妇儿权益“防护堤”

她肩负人大代表与平安家庭建设牵头人的双重使命,向艳华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赋能增效,让法律从“纸面”走进“寻常巷陌”。

精准滴灌,织密困境“守护网”。向艳华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在外,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而学校心理辅导师资存在不足,导致这些儿童缺乏专业心理疏导。她第一时间联合区教育局等部门,会同教育领域的人大代表引入专业社工和教师志愿者,向有需要的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帮助这些儿童快乐成长。她在区人代会上提交的《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及特殊困境儿童多元救助体系的建议》迅速落地生根,推动相关部门下发《关于做好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的通知》,凝聚各方力量,在全区招募爱心妈妈 140 余名,通过“一对一”乃至“多对一”的形式展开结对关爱帮扶,联系星光公益、阳光社工等社工组织,通过为留守儿童捐赠物资、建立读书角、举办关爱留守儿童心理主题活动等方式,为140余名处于困境中的留守儿童提供了帮助。

按照区人大统一安排,向艳华积极参与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呼吁重点关注留守和困难儿童权益保障落实情况。她在现有妇联调解室基础上,积极呼吁推动区法院挂牌设立“茅箭区家事案件家庭教育工作站”,推动检察院挂牌设立“茅箭区涉法涉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站”,积极邀请人大代表走进法院、检察院参加开放日活动,组建“红杜鹃·阳光未来”法治宣讲团,走进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教育,初步构建多方协同共育的未成年人保护防线;同时她对在履职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制度性问题(如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难等问题),通过代表建议、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监督,在她的推动下,这些建议迅速得到落实。

源头预防,播撒和谐“种子”。为了尽早掌握家庭矛盾纠纷情况,向艳华组织基层人大代表、妇联执委等开展“四必访”,即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曾有矛盾家庭必访,及时掌握家庭诉求并联动多方协调解决。在人代会上她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加强困难儿童家庭帮扶和案件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推动相关部门出台了《茅箭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五年规划》《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联动就业部门开展“妈妈岗”专场招聘会,帮助困难家庭申请“春蕾计划”资助、低保等政策扶持,改善家庭环境,从根源上减少儿童陷入困境的风险。

作为人大代表,做好基层普法工作也是应有之义。向艳华根据调解中发现的群众法律知识盲点和误区(如对夫妻共同债务、抚养费标准、家暴证据收集等认识不清),带领家调室老师设计精准的普法宣传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普法宣传;她针对婚姻家庭矛盾突出的社区,联动社会组织深入到基层开展团体辅导及“送心理健康、法律知识进社区”活动;她带领基层金牌调解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以案释法”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

从街头巷陌的奔走到人大会场的建言,从妇女儿童权益的硬核守护到维持家庭温情的细腻编织,向艳华以“铁脚板”踏出了服务基层的坚实路径,以“绣花功”绣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茅箭的温暖画卷。这位奔跑在为民服务路上的“娘家人”,用忠诚与担当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真谛,展示了新时代人大代表躬身力行、专业精进的担当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