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

绵阳市文昌镇人大:让立法“触角”直达基层“末梢”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梓潼人大 发布时间:2025-07-24

作为四川省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梓潼县文昌镇高度重视立法意见征询工作,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本次《绵阳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草案)》意见征询中,文昌镇充分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精准聚焦4个典型社区,联动律师顾问团、学校智囊、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力量,通过座谈研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反复酝酿,让13条冒着热气的立法建议直达立法机关。

创新工作机制,构建特色化模式

以系统性思维优化立法征询全链条,着力打造特色工作模式。

一是站点网络全域覆盖

26个立法信息收集站点高效运作,实现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多元场景意见征集全覆盖。

二是专业力量深度介入

组建“法律顾问+院校学者+行业代表”的智库团队,对征集到的建议进行法理合规性、政策适配性、实施可行性三重论证,确保建议“含金量”。

三是闭环管理提质增效

建立“收集—研讨—提炼—反馈—跟踪”工作闭环,通过“代表进网格”“民情恳谈会”等形式,确保民意“原汁原味”直达立法机关。

立足基层实践,提升专业化水平

紧扣条例草案核心条款,深入剖析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聚焦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提出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一是注重城乡融合

敏锐洞察城乡社区协同发展的时代需求,在第三条“基本原则”中建议增补“城乡融合”原则,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资源均衡配置提供法理支撑。

二是注重动态管理

针对社区人口高流动性与需求日益多元化,建议在条例中增加“建立社区居民人口数量、服务需求动态管理机制”,推动资源配置从静态规划向精准响应升级。

三是注重靶向施策

在第七条“社区规模”条款中,建议重点考量“老旧小区集中区域、农村空心化片区的差异化需求”,为特殊区域治理预留弹性空间。

四是注重风险防范

建议在第九条“社区经济”中补充“居民委员会兴办实体经济财务须纳入审计监督”条款,以制度刚性防范风险,保障集体资产安全。

五是注重数字赋能

建议在第十六条“智慧社区”中增设“推广社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网格事件一键申报、居民在线诉求响应”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注重同频共振,开展精准化宣传

坚持立法与普法同频共振,推动法治理念有机融入基层群众日常生活。

一是拓展立法征询的“普法附加值”

在组织条例草案讨论时,同步开展关联法律法规宣传,向参与群众发放《民法典》《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绵阳市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疑问,提升群众对相关法律体系的整体认知。

二是培育基层治理的“法律明白人”

邀请法律顾问团成员结合条例草案的具体条款,为社区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及热心居民讲解基层治理中常用的法律知识和程序,如常见矛盾纠纷调解的法律依据等,着力提升其法律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

三是推动法律知识的“精准滴灌”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展差异化普法宣传,在老旧小区侧重解读《民法典》中相邻关系、公共空间管理等条款;在中小学校重点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向学生剖析校园安全与权益保护要点,确保法治宣传内容与群众关切高度契合,切实增强普法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