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街道议政会制度 打造基层民主新实践
作者:张 萌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07-2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自2019年12月起,陕西省富平县人大常委会在城关街道、东华街道推行街道议政会制度。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这一制度已成为基层群众表达诉求、参与治理的重要平台,不仅让民主协商更接地气,让决策部署更合民意,更在化解基层矛盾、提升治理效能上展现出强大活力。
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富平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抓、街道落实的闭环体系,为议政会制度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一是高位推动定方向。2019年12月,中共富平县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街道议政会制度的实施方案》,对推行街道议政会议制度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二是人大牵头抓落实。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队赴临渭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深入研究议政会的成立程序和要求,在筹备、运行各个环节全面指导把关,有力推动工作开展。县人大常委会将指导街道建好用好议政会制度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并将街道议政会工作开展情况纳入街道人大工作考核内容,切实强化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三是规范制度促运行。2020年,城关街道、东华街道相继召开第一届第一次议政大会,各街道立足自身实际,分别表决通过了《城关街道议政会规则》《东华街道议政会规则》,对议政会的任务、议政代表的职责等作出明确规定,构建起清晰的制度框架,为议政会常态化、规范化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做好选任管理
建强议政代表队伍
富平县人大常委会指导各街道坚持选任与管理并重,着力打造一支结构优、素质高、活力强的议政代表队伍。一是严把三关优结构。依据街道议政会规则明确的代表结构、推荐标准与程序,严把政治关、素质关、结构关,确保当选议政代表整体素质过硬、来源广泛、具有代表性。目前,城关街道(81名)、东华街道(76名)议政代表包含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企事业单位人员、社区工作者等,覆盖教育、医疗、法律等多个行业领域,形成较为合理的结构体系。二是搭建平台促履职。为提升议政代表履职效能,将议政代表作为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络员,纳入联络站统一管理。依托联络站平台,让议政代表深度参与选民接待、志愿服务、环境卫生观摩评比等活动,有效延伸了联系服务群众的触角。三是强化保障激活力。县人大常委会每年拨付各街道人大专项工作经费,为人大(议政)代表活动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规范运行机制
提升议政工作实效
城关、东华街道聚焦主责主业,推动议政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畅通民意渠道,拓宽参与监督路径。议政会制度运行以来,两个街道累计召开会议13次(城关7次、东华6次),听取和讨论街道办事处工作报告10余次。代表们紧扣辖区交通出行、教育、养老、物业管理等民生关切,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135条,已推动解决112条,解决率达83%,有效拓宽了基层民主参与和监督渠道。二是推动民生实事落地,提升群众获得感。2023年,东华街道议政会在全县率先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将出行难、村集体经济薄弱等痛点问题通过全域污水治理及巷道硬化、优东油脂厂建设等具体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予以解决。三是赋能基层治理,推动难题化解。街道依托议政会平台,精准聚焦项目建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议政代表“连心桥”作用,推动工作落实。例如在“三六九”校建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中,东华街道议政代表们协同街道、村组干部深入一线,通过讲政策、化解矛盾纠纷,仅用一个月高效完成征地、房屋拆迁及坟墓迁移任务,确保了石川河片区学校如期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