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史海>

让民生温度浸润沂蒙大地

作者:徐希友 庞尊利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4

时光的年轮悄然叠加,岁月的跫音轻轻回响。自“专业代表编组列席临沂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机制落地生根以来,已悄然走过两年光景。如今这一机制,已成为山东省临沂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事质量提升的关键之举,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稳稳地架设在人民与政府之间,让民主的光芒照亮每一处角落。

当临沂市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的掌声再次响起,20位专业代表的飒爽身姿与首次登场的10位先行者的身影,在时光的长廊里重叠。两年时光,恰似奔涌不息的河流,从探索的源头出发,一路挟裹着民声民意的浪花,在民主实践的沃野上浇灌出累累硕果。

2023年,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办法》,对加强代表联系、拓宽联系渠道、听取意见建议、提高审议质量等作出明确规定。市人大常委会对住临沂市的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进行混合编组,组建了8个专业代表小组,在议题确定、参加活动、列席会议、提出意见建议等方面实现了全过程参与,畅通了人大各专委会与相关领域代表的联系渠道,密切了人大各专委会、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同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系。

2023年8月29日,全国人大代表程萍走进临沂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时,指尖还带着基层调研时沾染的泥土气息,程萍认为,非常有必要制定一部符合临沂实际情况的地方性法规,规范运转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流程,为其提供法治保障。程萍提出的关于12345 热线立法的建议,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最终化作正式施行的《临沂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

这是一次创新性的探索,更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目前,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的列席代表虽已成常态,但如何激活这支“编外力量”的履职效能,始终是一道亟待破解的实践课题。正如临沂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指出的,市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打破了传统模式,在人代会闭会期间首次实施专业代表编组列席机制,让代表们围绕议题“同堂议事”,这一开创性举措,或将成为撬动全市人大代表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支点。

在临沂市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王洪松、卞成飞、耿西友等20位列席人大代表齐聚分组讨论现场,围绕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教育质量、企业扶持等诸多重要议题,凭借各自深耕领域的专业积淀,化身高质量发展“智囊团”,以专业视角建言献策,为擘画临沂现代化建设新图景注入智慧动能。

讨论中,代表们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真实传达民情民意。孙百琴代表身为费县爱国拥军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多年来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中躬耕不辍。她建言,应聚焦构建独具临沂特色的双拥政策法规体系,为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筑牢法治根基。而身为蒙阴第一中学教师的耿西友代表,对常委会会议上提升全市教育质量这一关键议题,有着深刻且独到的思考。他指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携手探索契合全市实际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思维的涟漪在热烈研讨中层层激荡,真知灼见在深度交流里百川归海。列席代表们以专业视角锚定民生痛点,句句建言既饱含赤诚为民的情怀,又彰显求真务实的担当。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参会人员凝神细听,将一条条“带着泥土味”的建议工整记录在册,随即展开头脑风暴式的探讨。当牛军代表抛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民生关切时,临沂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当即回应,加装电梯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是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更是关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后续将重点破解加装电梯建筑面积分摊等堵点,让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暖到心头。

“建议加大民生重点领域投入建设,推进居民长护险全市覆盖。”“建议通过突击检查、定期不定期检查及智能监控等方式,防止医保资金被乱用。”“希望市人大常委会广泛收集法院执行工作的民情民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单独编组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齐聚一堂热烈讨论氛围下是一颗颗共谋临沂发展的赤诚之心。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两年间,16次临沂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邀请专业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已成为制度化安排,清晰勾勒出人大代表的履职之路。如今,这些来自基层的“民声代言人”,在人代会闭会期间持续凝聚智慧,将一线调研形成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务实良策,推动一场场深度讨论结出丰硕成果,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集思广益谋良策,凝心聚力谱新篇。展望未来,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激活人大工作“一池春水”,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深化专业代表小组建设,从制度设计源头破题、政策供给关键发力,将“规划图”转化为群众可触可感的“实景画”,让民生温度浸润沂蒙大地,为临沂在“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新征程中注入更多人大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民主法治新篇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