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史海>

一场持续30余年的履职接力跑

作者:弘文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4

30多年来,吕四港经济开发区逐步将曾经荒芜的滩涂之地打造成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变强”的沧桑巨变。30多年来,江苏省启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推进吕四港开发建设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既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深化拓展,又保持极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既接好上一棒、又跑好下一棒,在一棒一棒的接力中跑出加速度,推动吕四港港口、港产、港城齐头并进,“千亿梦、大港梦”的宏伟画卷正徐徐铺开。

2024年9月21日,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第一届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召开。

高起点规划逐梦现代化东方大港

20世纪80年代末,吕四港开发启动,并获批二类开放口岸。1993年11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设立吕四港港口开发区;2003年,更名为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后又扩区更名为吕四港经济开发区。

2008年1月,启东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尹陈飞等18位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吕四港开发建设的建议》列为大会议案,要求市政府把吕四港开发作为事关启东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大事来抓,尽快形成吕四港大开发、大建设态势。

启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先后考察东灶港、洋口港、如皋港、连云港、大丰港、宁波港和上海洋山港等沿海港口,所到之处,莫不为各地广阔的港口开发场面、浩大的建设工程和高效的建设速度惊叹。

调研组分析认为,吕四港开发缓慢主要是前期建港基础研究仅侧重于航道稳定性研究和在自然条件下建港的可行性论证,对于利用人工疏浚和整治航道的设想尚未形成技术方案,更未展开深入研究。

针对存在问题,调研组提出建议意见,形成的《关于加快吕四港开发建设的调研考察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之后,又两次视察吕四港开发建设工作,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从战略规划、开发模式、体制机制、政策保障、资金筹集、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意见。

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建议,设置独立运行的开发区,与吕四港镇实行“两块牌子、统一管理”,加强小庙洪水道稳定性、10万吨级航道疏浚开发、集疏运体系、临港工业和物流业可行性等方面研究,相继编制完成《南通港吕四港区总体规划》《启海港区总体规划》《吕四港发展规划》等。

2018年,环抱式港池项目完工;2020年,深水码头开工建设;2021年12月,2个10万吨级通用码头实现开港运营;2022年10月,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内河转运区14个千吨级码头相继投用;2023年,洋吕铁路先导段实现全线贯通,“铁路连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的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朝着江苏出海新通道、上海北翼新型海港目标破浪前行。

2021年2月22日,启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吕四港开发建设情况。

集聚重特大项目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时间回拨至本世纪初,吕四港开发起步之时,先后迎来大唐电厂、广汇能源、华峰超纤等3个100亿级重大项目落户,但后续一直面临重特大项目缺乏的问题。

2009年6月,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吕四港开发建设在启东市乃至整个江苏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吕四港的开发进程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人大代表的关注。

为推进更多重特大项目落户,尽快释放港口、土地、岸线资源优势效益,启东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多年专门听取政府关于港口开发、园区建设以及本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和下年度重点项目安排情况的报告。 2010年6月,启东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府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情况报告,2014年5月,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吕四港项目招引和建设情况报告,2016年10月,启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全体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视察项目建设现场,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督促和支持政府充分发挥“深水岸线+广阔腹地”优势,聚力招引重特大项目,推进项目建设再提速再增效,打造地标性现代产业集群,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2021年12月和2022年10月,吕四起步港区10万吨级通用码头和集装箱码头相继运营。

近年来,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累计签约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其中,世界500强1家,央企国企3家,上市公司5家、上市入轨企业3家,累计签约资金590亿,百亿级项目年年有,十亿元以上项目超10个。”伴随着重大项目加速落户,吕四港产业格局持续刷新,规模宏大的临港产业集群正在形成,预计到2028年,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超千亿、制造业产值超千亿、港口物流贸易超千亿、税收突破百亿。

港产城融合全面提升港区综合竞争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吕四港被赋予“起步港区”重任。吕四港又一次站在了发展的“风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2020年1月,石光辉等19位人大代表联合提出《关于抢抓江苏新出海口一体化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吕四港区建设的议案》,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全方位融入“大通州湾”一体化开发建设,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发展千亿临港产业、打造现代国际港城”发展目标,系统推进吕四港港产城融合发展。

启东市人大常委会以督办人大代表议案为重要契机,服务和推动吕四港“以港立区,以产为基,以城促产,以绿美区”。2020年10月,启东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出《关于加快推进吕四港区建设的决议》,要求以“大通州湾”思维,加快吕四“起步港区”建设,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港口智能化、产业集聚化、城市现代化,推动港口繁荣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吕四港经济开发区锁定“建设现代新型小城市、打造美丽宜居小城镇省级样板”目标,完成 100平方千米区镇规划编制,20公顷新城核心区成片开发方案规划,启动区镇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编制,聚焦新型城镇化,前瞻性、高标准实施新老城区建设。

同时,在吕四老城区和吕四港区之间,致力打造以“临港 +产业服务”为核心的现代化新城,全力推动人口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全力打造生活配套、生产服务、生态宜居为一体的大通州湾核心城核心区。

积极吸纳民意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围绕吕四港开发建设和港产城融合,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和吕四港镇人大主席团多次组织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吕四港开发区建设和项目实施情况,邀请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人大代表搭建起“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选民”的联系通道。

2013年10月,吕四国家级中心渔港码头正式启用。

随着吕四港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带来海域滩涂面积缩减,专业渔民生活受到“失海失滩”的影响。代表们加强对渔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纷纷就建立健全专业渔民生活保障机制提出建议。

启东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强跟踪督办,2009年听取和审议“失海失滩”渔民生活保障情况,建议加快建立渔民生活保障机制,切实保障渔民利益在沿海开发过程中不受侵害,让开发建设成果更多惠及沿海渔民。市、镇两级政府认真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和人大常委会意见,研究制定渔民补助办法,市、镇两级财政每年拿出 4000多万元,用于“失海失滩”渔民的生活费补助,并逐步增长。

启东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渔业发展,多次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要求政府在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的同时,稳定发展海洋捕捞业,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滨海旅游业,加快推进沿海高效设施渔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为“失海失滩”渔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吕四港在开发建设中,坚持商港渔港“双港”共进定位,先后编制《吕四渔港总体规划》《吕四海洋风情区规划》《吕四渔港控制性规划》等。 2009年吕四国家级中心渔港匡围建设,2011年完工,2013年10月启用,渔港可停泊渔船约2300艘,年鱼货卸港量可达30万吨,集卸货补给、市场贸易、海鲜餐饮、休闲娱乐及观光旅游于一体,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布局最合理、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人工渔港。

30多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如今,站在吕四港眺望,一台台红色港机林立,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镇区高楼鳞次栉比,吕四大港、吕四港城向海高歌,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蓝图。启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创造了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履职实绩。

(以上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