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以高质量监督 助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作者:张 旎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30

近年来,云南省姚安县人大常委会聚焦主责主业,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广泛汇聚代表力量,促进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奋力在绿水青山间书写履职答卷。

依法履职监督

用法治力量助推污染防治

姚安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用法治力量助推污染防治。把落实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七条作为环保监督工作的重要抓手,连续7年在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全县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交意见40余条,形成审议意见转政府及时办理,督促政府通过多路径提升环保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体系化综合治理。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先后开展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以及《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楚雄彝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等执法检查。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监督精准度,推进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找准问题症结,及时发现和纠正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未经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破坏环境资源的建设项目,建议政府坚决予以处罚和取缔,树立和维护各项规划的权威性、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严肃性,确保建立严格规范、调控有序、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秩序。

持续跟踪问政

以“人大之问”确保问题落实

姚安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监督的过程中,针对年度环保重点项目、民生实事和部分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注重在跟踪问效上做文章,通过连续抓、反复抓、长效抓,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弃、效果不明显不撒手。2023年、2024年分别对蜻蛉河姚安段水生态环境、蜻蛉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群众关注度高的环保问题列入年度监督重点和专题询问计划。在蜻蛉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题询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聚焦日常掌握和视察发现的问题,结合蜻蛉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中的难点和堵点、水资源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短板和不足,以及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工作,开展面对面提问,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当场应询作答,会后整理形成询问问题清单,交由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研究落实。专题询问6个月后,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专题听取和审议办理情况,对办理落实不力、工作不到位的,进一步按照监督法有关规定,持续监督,强化督办,务求实效。县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通过采取向上申报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建设等措施对清单中的12个问题进行销号落实,确保了民生实事办实见效。

发挥代表作用

聚合力夯实生态文明根基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最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最清楚当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姚安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这一优势,动员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来。县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就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情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污”治理、蜻蛉河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调研,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脉支招”,要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执法,严控污染,认真完成环境污染整治任务,扎实推进生态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生活、生产环境。全力推动代表建议落实,加快补齐全县生态环境基础短板。县人大代表持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大渔泡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启动实施石者河、文龙河等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关于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力度”等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及时交办并跟踪督办,督促县政府实施蜻蛉河西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城市防洪排涝、大跃进水库扩容、普登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鼓励代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动员广大群众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宣传者、带动者,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要求深入基层、落入人心、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