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将履职足迹留在街头巷尾 ——记江苏省高邮市人大代表陈星

作者:何美荣 朱美玲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30

陈星是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十六届人大代表、送桥镇官路社区党总支委员。这双重身份对她而言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她深植基层这片沃土,将目光聚焦于群众的急难愁盼,把履职的热忱深留在社区的街巷和百姓的心头。无论是收集民意的走访调研,还是推动问题解决的奔走呼吁,她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为笔,在为民服务的实践长卷上留下赤诚的印记。

提出高质量的人大代表建议,是陈星履职尽责、为民解忧的关键所在。她深知只有走进群众之中,才能摸准民生脉搏。一次走访群众时,送桥片区一位老人的抱怨引起了她的注意:“为什么天山片区有直达扬州的便宜公交,而送桥片区却只能乘坐车费又贵、班次又少的大巴?出行太不方便了!”老人的话让陈星陷入沉思,她意识到这样的抱怨绝非个例,背后是关乎众多送桥居民日常出行的“民生堵点”。随后陈星迅速展开行动,她向本地居民发放百余份问卷,实地走访调研,深挖问题根源。通过调研她发现,送桥镇与周边地区人员往来频繁,群众出行需求旺盛,但现有客运班线无法满足群众方便经济的出行需求,这成为困扰群众的“民生大事”。经过调研,她在高邮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重提交了《关于连接扬州—送桥段公交的建议》,建议将扬州15路公交向北延伸至送桥段。

建议的落地生根,离不开持续的关注与推动。为回应群众关切,高邮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开通了高邮至扬州动物之窗观光便捷线(途经送桥),班次增至半小时一班。线路运营后,陈星亲自乘坐体验,在各站点倾听群众反馈意见。很快她发现,虽然班次增加缓解了部分困难,但线路设置、车票定价等问题仍未真正满足群众期盼。为尽快推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陈星化身“督办员”,持续紧盯建议办理进展,在代表建议办理征询意见时再次呼吁,要优化线路、降低票价,确保建议不“搁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协调与不懈跟踪,K5毗邻快速公交线路顺利开通,陈星的建议终于真正落地。K5路由送桥镇政府始发,路线覆盖便民中心、农贸市场、送桥社区等站点,每日40班,票价3元,支持公交IC卡,一小时内免费换乘。这不仅极大便利了送桥镇群众往返扬州购物、就医、探亲、务工,更加深了高邮与扬州的联系,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真正打通了便民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这条“便民公交”建议的成功办理只是陈星履职的一个缩影,她为民服务的实践远不止于此。在社区,她是政策法规的“翻译官”,更是居民身边的“贴心人”。她勤学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家常话”宣讲种子“一法一条例”、反诈知识、消防安全法及各项惠民政策。在一次反诈宣传活动中,她敏锐识破并成功阻止了一起针对老人的网络诈骗,守住了老人的养老钱。她心系社区大小事,聚焦居民急难愁盼,一次她发现送桥镇明庄圩和李古圩道路泥泞、杂树丛生,对开展工作十分不利,她立即开展走访调研,积极沟通协调,向镇人大提出了硬化明庄圩和李古圩道路的建议,最终推动道路硬化工程落地见效。她时时牵挂困难群众,社区里的低保户、五保户情况她烂熟于心。恶劣天气,她挨户叮嘱安全;逢年过节,她带着米油送去温暖。在她看来,人大代表履职,就是要永葆初心——眼里有群众,心中有责任,手里有方法,脚下有方向,服务永远在路上。

“不忘初心来时路,方得始终归安处。”陈星表示,未来她将一如既往地扎根社区,立足代表职责,在履职能力上持续精进,在服务群众上用心用情,不断为发展建言、为民生发声、为群众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愈发真切实在、幸福感更添稳固依托、安全感得以长久延续,让每一份美好体验都更加饱满、更有底气、更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