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解决“水”问题 ——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乡人大代表郭红彦
作者:段国锋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30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乡的田间地头和沟渠堤坝旁,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时而俯身查看水情,时而与村民倾心交谈。他就是乡人大代表、乡水利站站长郭红彦。一句朴实无华却重若千钧的承诺——“有问题来找我”,成为他连接群众、履职尽责最响亮的注脚。这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他扎根一线、为民解忧的生动实践。
身兼人大代表和水利站站长的双重职责,郭红彦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双重身份的交织,让他对群众的“水”问题有着更深切的体会和更直接的责任。“乡亲们信任我,选我当人大代表,我又是管水的站长,大家伙儿在用水上遇到难处,不找我找谁?这就是我的本分!”郭红彦的话语掷地有声。这句“有问题来找我”的承诺,源于他对职责的敬畏和对乡亲们深厚的情感。为了让这句承诺落到实处,郭红彦主动敞开“大门”。他的手机号码向全乡28个村组的村民公开,24小时开机,成了名副其实的“水利热线”。他坚持深入一线,通过定期走访、在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微信群互动等多种渠道确保群众反映问题的路径畅通无阻。“我们有事都愿意跟他说。”村民张大爷感慨道。
郭红彦的担当,就体现在他如何将群众的一个个“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答卷”。郭红彦在深入基层走访时,敏锐地发现偏远的池塘垭村部分村民饮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这一民生痛点。他立即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水质检测,探明了设施安全隐患和机井设备损坏情况。面对群众急难愁盼,他经过认真调研走访,第一时间将调研走访获取的材料转化为一份详实的《关于解决池塘垭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议》并提交乡人大,精准指出问题根源并提出纳入提升工程的解决方案。建议交办后,积极奔走于水利、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全力协调推动将该工程成功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库。项目启动后,他更是将代表监督贯穿始终,从工程立项论证的会议参与,到管道线路铺设的现场察看,再到入户通水的关键节点,他坚持一线监督、定期回访,确保项目建设按质按量推进,让人大代表建议真正从“纸上”落到“地上”。
时至盛夏持续高温少雨,清丰岭村和柳家泉村因灌溉用水分配不均引发争执,矛盾一触即发。接到反映,郭红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顶着烈日,仔细测量渠道流量,连续几天召集两村干部、村民代表协商,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公平的分水轮灌方案。他苦口婆心做各方的工作,确保了2000多亩农田及时“喝”上了救命水。看着汩汩清水流入干渴的田地,村民们的眉头舒展了,对郭红彦竖起了大拇指:“郭代表说话算数,真把一碗水端平了!”
纸坊沟村一段老渠年久失修,淤泥堵塞严重,雨季排涝不畅,旱季引水困难,成为村民心头之患。郭红彦经过实地察看后立即向上级汇报有关情况,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项目审批期间,他组织村民先期进行清淤疏浚;项目获批后,他全程盯在工地,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难题。短短两个月,一条焕然一新的水渠建成通水,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老大难”。
郭红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在服务民生、解决“水”问题的道路上,他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承诺,也将在为民解忧的履职实践中持续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