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主>

广元利州:开好向人民群众汇报的“坝坝会”

作者:王理同 编辑:林娜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5-07-31

坝坝会现场。王理同供图

“今年,我们把户用天然气安装作为全乡确定的十件大事之一,目前已将安装费用从每户12000元协调降至7200元,每户可节约4800元……”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青龙村一组的“坝坝会”上,联系村领导佟显辉汇报了去年“坝坝会”上反映最多的户用天然气安装推进情况。

每年6月至7月,是龙潭乡集中到村入户开“坝坝会”的时间,与过去不同的是,向人民群众“汇报工作”已经成为“坝坝会”上固定而庄重的开场。

汇报什么?

“去年坝坝会上,我们村三组三十余户反映的灌溉渠系垮塌堵塞的问题,乡里会后立即协调资金,不到一周就整修好了!今年这么天干的情况下,灌溉没咋受影响。”今年“坝坝会”上,曙光三组梁陪柱竖起了大拇指。

龙潭乡要求,在“坝坝会”第一个环节,就是由包村干部或村支书,对照上一年度坝坝会收集的问题清单,逐项汇报办理进展和结果。近三年收集的785件群众诉求,已解决675件,86%的办结率就是最硬核的“汇报材料”。“我们把困扰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终结果如何,都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龙潭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蒲莎莎说。

除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办理反馈外,各村组的集体经济收益如何、计划整治的山坪塘进展如何、人居环境整治投入了多少、效果如何?这些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村组重点项目,不再是“干部说了算”,而是必须在“坝坝会”上向全体村民“交底”。项目规划、资金来源、实施进度、预期效益,甚至遇到的难点堵点,都摊开来“晾晒”。“我们平常在外务工的时间比较多,对现在乡、村、组的发展情况基本不了解,现在通过听取干部们的汇报,大家心里有本‘明白账’,很多事情自然也就支持了。”柏佛村二组村民王林说。

“乡级层面的低保、医疗、教育等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如何?乡里引进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多少农户增收?这些关乎全乡发展大局和普惠性民生福祉的工作,由乡班子成员在包联村的‘坝坝会’上进行通报,作为向人民群众汇报工作的重要补充。”龙潭乡乡长苟思说。

怎么汇报?

为了提升群众“坝坝会”的覆盖度和参与率,龙潭乡构建了严密的组织网络。11名乡领导班子成员、58名机关党员干部分片下沉所有村民小组。会前,130余名乡村干部共同走村入户,精准通知。对于外出务工人员,创新开设“线上坝坝会”,通过电话反馈、视频连线、微信群直播等方式同步参与,确保“千里之外”也能听到家乡事、参与家乡议。脱贫户、低保户、信访户等重点群体做到“必到必访”。全乡在家群众参与率稳定在90%以上。同时,汇报地点设在农家院坝、田间地头,时间选择充分尊重农时农事,多在傍晚、雨天或农闲时节,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在汇报过程中和汇报后,都预留充足时间让群众提问、质询,对一些棘手的遗留问题接受他们“吐槽”几句,和群众面对面的讲一讲、摆一摆,也能有效疏解他们心中可能积压的“闷气”。金鼓村村民张永清说:“对一些过去的遗留问题以前很少有人过问,现在乡、村干部们给我们主动回应了,心里面这下也有底了。”

“近年来,通过不断将‘坝坝会’这项传统的基层工作做深做实,倒逼干部必须深入一线摸实情、解难题,工作作风更加务实,群众看到了干部的诚意和努力,干群关系也逐步实现‘破冰’到‘融合’,更好地连通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龙潭乡党委书记何兵说。

龙潭乡“向人民汇报”的坝坝会实践,为新时代走好群众路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