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乱炖”
作者:高 艳 编辑:林娜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01
无论“四大菜系”还是“八大菜系”,其中都没有东北菜的份儿。
这也是有理由的,东北,更早以前是柳条边外“绝塞之地”,人烟稀少,活着都千难万险,哪里还顾得在吃食上下功夫。只是后来有了“闯关东”,关内大规模移民,塞北荒寒才渐渐有了人气,烹饪也便由此海纳百川。无论哪里的饮食,到了这里重新操作一番,都有了新气象——“东北味”。
在上海,有一种“模子菜”,是指不拘章法、不讲出身、没有明确流派背景的菜。我以为,东北以“乱炖”为首的各路炖菜,便符合这一理念,更符合东北风格,所谓“食无定法,适口者珍”。
东北炖菜虽常有乱炖之名,但乱的只是形,聚的是真味,其实更像散文的“形散神聚”。炖菜之中必有一味食材为“中心思想”,其他众味都是配菜,辅佐“主题”,这“主题”通常都是荤菜。炖菜食材大多易得,烹饪过程也不复杂,在家里即可操作。
就拿有名的“得莫利”来说,其主角非鱼莫属,配角就是豆腐、粉条了。铁锅炖更好,尤其豆腐、粉条出自东北黑土地的大豆和土豆——黑土地本就是最肥沃的土壤,有“一两土二两油”之说,涵养亿万年,而开发不过300多年,生长出的粮食菜蔬瓜果,自与别处不同。豆香和鱼的鲜香相得益彰,互相激发、融合,再配以东北豆瓣酱,别提多香了。俗话说,“千滚豆腐,万滚鱼”,炖的时间越长,滋味越足。
另一款众所周知的炖菜,就是猪肉炖粉条,当然少不了豆腐和白菜。要是在冬季,冻豆腐更吸汁,味道更浓,这是因为经过冷冻后,失去水分的豆腐蛋白质形成许多密集的蜂窝,“千疮百孔”的结构轻易地将汤汁的美味吸收进豆腐内部。夹一块冻豆腐入口,没等咬下去,鲜浓的味道已经迫不及待满嘴流散。
再说一款家喻户晓的“大丰收”,是真的丰收——秋天的东北大地,刚下来的翠绿的豆角、紫亮的茄子,土豆、倭瓜、玉米接连上市,“大丰收”谁也不能缺,主角当然是猪排骨。这一锅炖起来,不拘一格,出奇制胜,五颜六色,热闹非凡。菜借肉味,肉不失其本,而灵魂必然是“炖”。
“大丰收”是以丰收之名状东北物产之丰富,而这“大丰收”的性情自与东北风格一脉相承,包容,粗犷,豪迈,“英雄不问出处”,好吃才是硬道理。大铁锅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请注意,关键词是“大”,足够大才容得下七荤八素,呈现得出炖的热闹。
“炖”是层出不穷的,多项混搭是“炖”的生存法则,食客可以各行其意,只要有够多的食材,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就能炖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百味,炖出独一无二的美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