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人大:履职“小空间”发挥助力发展“大作用”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人民与权力杂志 发布时间:2025-08-0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江苏省宿迁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高水平建好用好管好代表履职平台,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代表履职新格局,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注入新动能。
“家站点”:民情民意的“收纳箱”
在宿豫区曹集乡花园里村,“人大代表联络点”每天都有固定接待时段。选民们反映的盛世六塘小区交房延期、村主干道老化等问题,经过代表们的积极协调,全部得到及时处理。“以前总觉得人大代表离得远,现在每周都能面对面提建议,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实在。”村民张秋笑着说。
“家站点”是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是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将代表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平台。宿迁市人大按照“标准+示范”工作思路,以省人大常委会的“八有”标准统筹建设“家站点”,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在泗洪,“邮路代表”殷勇将邮政网点变身移动联络站,骑着电动车收集民意的同时,还创新开展诉前调解,让10余起纠纷化解在基层;沭阳县的心理专家傅坚代表,把专业诊疗室搬进社区联络站,免费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帮助40多名孤独症儿童成功融入社会;返乡创业的钱晓红代表,用直播培训站帮200多名留守妇女掌握电商技能......
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放大优秀代表示范效应,赋予“家站点”时代新内涵,打造了一批特色化站点;建立30个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活动室,以协同联系人民群众、协同开展专项活动、协同提出意见建议构筑集成优势,形成具有宿迁特色的“四位一体”履职阵地。这些“小而美”的履职空间,有效畅通民意民情渠道,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观察点”:发展一线的“传感器”
洪泽湖溧河洼湖湾水清岸绿、生机盎然,一幅生态宜人画卷。作为“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观察点的驻点代表,市人大代表、泗洪县水利规划中心主任周国斌正和其他代表一起开展月度巡查,重点对水质情况、周边生态情况开展持续性、对比性观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是省委赋予宿迁的时代使命。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推动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两年工作方案,围绕生态资源保护、绿色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三个主要类别,创新设立“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观察点,以一个个观察点位的局部提升促进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的整体提升。
“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观察点按照“分级分类、因地制宜、有机结合、广泛覆盖”的原则,在市县乡形成“211”网络体系。同时,建立健全观察信息处理机制,形成“收集—分析—处理—运用—反馈”的完整闭环,对值得关注的重要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据此形成《监督专报》直报市委、市政府。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发挥代表专业特长和扎根人民特点,以行业趋势、政策落实、营商环境“三项监测”为内容,设立20个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鼓励代表利用身处产业一线的优势,密切关注本企业及所在行业的整体运行态势,反馈产业上下游经营状况、面临困难,由点及面推动问题解决。以“加强兜底性保障、公平性投入、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为重点,设立24个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拓宽民意收集渠道,科学提出意见建议,有效督促“一府一委两院”加强和改进工作。
“联系点”:立法为民的“直通车”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能够听取更多“接地气”的诉求,反映更多“原汁原味”的声音,使立法更好汇集民智民力、回应民需民盼。
“日常走访时有居民反映小区出入口的窨井盖存在松动异响,夜间车辆碾压噪音严重影响居民休息”、“看到路上的窨井盖高低不平,带孩子经过时总是提心吊胆”......
在宿城区项里街道项里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宿迁市窨井盖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正在征集意见。立法团队详细记录、吸收大家的意见、建议,对该条例草案的第十七条进行细化——窨井盖出现承载能力不满足要求、沉陷、凸起、盖座差超标、窨井盖异响、井周路面破损等其他安全隐患的,需要进行维修加固的,应当在七日内处置完成。
项里社区是全市1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科学布点,做到各县区各功能区都有表达平台,涵盖市县乡村各层面,包含科技园区、高校、机关、律所、村居等各领域,同时指导各联系点广泛吸纳人大代表、有一定法律知识的老党员等组成立法信息员队伍,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意见征集网络。
立足基层属性和联通属性,立法联系点功能从立法建议征集向民主法治宣传、监督法规实施、助力民生改善等领域延伸。今年以来,先后围绕城市快速路管理条例、消防条例等征集意见265条,开展法律法规宣传46场次,收集民生实事项目建议1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