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四个关键点 提升建议办理质效
作者:王崇立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06
对“一府一委两院”相关工作提出建议是人大代表的基本权利,也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基本形式。新修改的代表法更加注重发挥代表作用,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提高建议办理工作的质效。笔者认为,应聚焦“提得准、写得好、交得快、办得实”四个关键点,持续提升代表建议质量和办理实效,不断推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代表力量。
深入调查研究 让代表建议提得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代表建议办得成、能办好,找准问题是首要。笔者认为,各级人大应坚持问题导向,引导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确保代表建议精准聚焦中心工作、关注民生实事、反映群众诉求。一是紧扣中心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找准问题症结,针对性提出建议;二是关注民生实事,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三是开展走访联系,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定期组织代表走访联系选民群众,收集选民群众意见建议,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加强学习培训 让代表建议写得好
新修改的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参加履职学习培训和交流,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笔者认为,应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让代表“能说话、会说话、说好话”。一是强化履职培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线上学、线下育”“学理论、促实践”结合,对代表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让代表熟悉掌握提出建议的方法和程序,提高建议撰写能力和水平;二是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代表交流学习和履职活动阵地“建、管、用、融”有机统一,发挥代表小组单元功能,有序组织代表开展履职活动,了解社情民意、直击发展难点,为提出高质量建议奠定基础;三是加强信息共享,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基层代表联系机制,为代表依法提出建议提供必要条件,建立代表履职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督促承办单位加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和办理报告公开力度,及时分享代表优秀履职经验和优秀建议案例,促进代表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提升。
健全提交机制 让代表建议交得快
“良弓在手,贵在速发”。建议办理工作时效性强,各级人大应健全完善代表建议提出和交办机制,着力实现代表建议从提出到交办的有效衔接。一是会前做好准备工作,健全建议提出会前沟通协调机制,提前部署,代表所在选区和选举单位主动协助代表在会前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分收集代表建议素材;二是会中全面会审,人代会期间设立代表议案建议组,安排人员专职负责代表团建议工作,集中开展建议初步审查和分类整理,人代会闭幕前形成代表建议提交情况印发全体代表,增强代表提建议的意识和主动性;三是会后及时交办,人代会闭幕后及时召开交办会,将代表建议统一交办给“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办理,并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确保建议办得快、办得好。
强化跟踪监督 让代表建议办得实
代表建议办得实不实,关系到代表是否认可、群众是否满意。笔者认为,各级人大应强化跟踪监督,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一是主动沟通协调,在建议办理过程中,督办单位、承办单位和代表“三方”要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合力,找准问题症结、找对办理路径,有效解决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二是持续跟踪督办,健全代表建议办前督责、办中督办、办后督查机制,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就办理结果进行评议,确保办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强化成果运用,建立健全代表建议办理激励和问责机制,对办理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鼓励,对办理工作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提高代表建议承办单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