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打造“代表讲坛”特色品牌 激活代表履职“一池春水”

作者:孙 陌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06

近年来,江苏省丰县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代表履职新方式,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按照“丰富载体让讲坛有力度、充实内容让讲坛有温度、凸显成果让讲坛有效度”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代表讲坛”工作品牌,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以高质量代表工作擦亮全过程人民民主底色。

丰富载体让“讲坛”有力度

丰县人大常委会精心策划出台《丰县人大常委会关于举办人大代表讲坛的实施方案》,创新推出县级、镇级人大代表讲坛和“家站”代表沙龙三种模式,以“家站”为点,以镇(街)为线,以县域为面,分层分级为代表打造活动阵地,充分激活代表履职活力。

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常态化开展县级代表讲坛。搭建平台把“话筒”递给人大常委会机关、专家学者、四级人大代表,听他们发声。结合抓实理论学习、服务中心大局、发挥自身优势三个方面,把讲坛打造成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讲坛。人大常委会精心制定选题,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代表讲坛活动,围绕特定主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人大及其常委会相关委室、基层代表等走上讲坛“开麦”畅谈,同频共振,协同发力,谈问题、建真言,想对策、提建议,话履职、说未来。目前已举办专题讲坛7期,推动代表以“小切口”凝聚大智慧、发挥大能量。

各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镇(街)代表讲坛。丰富载体不拘形式,各镇(街)特色活动亮点纷呈。中阳里街道结合自有“有事儿好好说”协商议事平台开展“代表有约”活动,常店镇围绕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工业园区开展“代表‘链’上说”活动。

充分发挥全县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站、点作用,倡导组织微型代表沙龙活动。目前,丰县已建有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1个,镇、街道实践站17个,村(居)实践点24个,议事园、休闲驿站、主题公园、广场等27个,网上联络站373个,全县1600余名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和街道议政代表在“家站”开展代表沙龙等微活动,延伸履职链条,进一步丰富代表讲坛载体。

充实内容让“讲坛”有温度

丰县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反复考量基础上,立足新时代人大工作实际和丰县现代化建设新实践要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区分通识类、专业类、拓展类课程,引导人大代表学思践悟新思想,争当新时代有为代表。以政治建设为基本点,持续坚持构建学习“大平台”“大格局”,为代表赋能。及时将重要思想、政策、会议精神传达给代表,围绕思想“充电”、精神“补钙”、行动“加油”,邀请省委党校教授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举办专题讲坛,提高代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以代表特长为线,充分发挥代表专业特长,结合专业代表小组工作,围绕电动车产业、现代农业、木材加工、矛盾调解、心理辅导5个专业代表工作站帮助代表打造系列精品课程。市人大代表范静走进乡镇、学校、社区开展“遇见幸福”心理课,通过“遇见幸福”网上专业工作站,耐心细致地倾听群众的困难,剖析问题,为群众做心理疏导,在履职中与群众“双向奔赴”。以民之所望为面,县人大常委会认真组织代表座谈和群众调研,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确定讲坛主题,人大代表聚焦群众需要结合专业特长开展普法宣传课、公益国学课等,在民生实事、发展要事、治理难事上发力,有效衔接代表资源和现实需要,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丰县落地生根。

凸显成果让“讲坛”有效度

丰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服务管理,以代表为点,为代表提供平台,为代表履职充电蓄能。以联系为线,进一步密切代表与代表、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交流。市人大代表、传统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张卫华在乡镇开展公益国学课,与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深入交流,在市人代会上提出相关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有力回应和积极落实。以惠及群众为面,对照《徐州市人大常委会落实三个“全覆盖”深化“两个联系”机制工作方案》要求,丰县人大常委会加快完善民意处理机制,针对活动中代表收集的意见建议落实闭环机制,集中承办交办,有效形成多渠道分办、便捷化承办、全流程记录、规范化反馈的处置流程,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