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用好代表联络站 奋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作者:黄柳霞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06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以代表联络站建设为抓手,创新实施“强‘三化’、创‘三加’、优‘三效’”工作体系,推动联络站实现从“建起来”到“用起来”再到“活起来”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履职的“主阵地”、民意沟通的“连心桥”、基层治理的“助推器”,走出了一条具有平桂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新路径。
筑牢联络站规范运行“硬支撑”
标准化建设,打造履职“主阵地”。平桂区人大常委会秉持“精细建设、精准服务”理念,高标准推进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按照“六有”标准,结合区域特点实施联络站优化整合,2021年以来累计升级打造代表履职活动中心1个、代表联络站3个,新建代表联络站6个,截至2025年7月底,共有联络站45个,覆盖全区9个乡镇(街道)和125个村(社区)。编制《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指导清单》,统一建设标准、工作流程、台账样式,实现“硬件达标、软件规范”。同时,将全区808名五级人大代表按“居住地就近、职业相关联”原则混合编组进站,确保每个联络站涵盖多领域、多层次代表。如将服务保障碳酸钙产业发展的职务代表及相关企业的基层代表编入平桂区碳酸钙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形成“多元联动”履职格局。
网格化布局,织密民意“收集网”。充分发挥联络站“民情直达”作用,创新“固定接访+移动收集+线上征集”三维模式。建立代表接待日制度,各联络站每月固定一日安排代表驻站接访;组织代表开展“走村入户访民情”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收集意见,形成民生需求清单;巧用代表微信群征集社情民意,线上收集群众诉求3000多条。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民情日记”制度,代表随身携带记录本,详细记录居民反映的丰富文体活动、增设儿童娱乐设施等“微心愿”及留守妇女就近就业等“急难事”,累计记录803条,办结率达92%。
多元化联动,建强服务“枢纽站”。推动联络站与基层治理平台深度融合,村(社区)联络站与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合署办公,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收集—研判—交办—反馈—回访”闭环机制,对群众诉求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制落实”。鹅塘镇土瑶人大代表联络站针对群众反映的“土瑶特色产品销售窄”问题,组织代表走访调研后提交《关于建设土瑶特色产品展销厅的建议》,平桂区财政安排10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专项用于实施槽碓村土瑶特色产品展销厅建设项目。
激活联络站效能发挥“源动力”
推行“行业代表 + 特色站点”模式,建强行业“智囊团”。依托平桂区产业特点,组建碳酸钙、黄金珠宝、现代农业、农文旅4个专业代表小组,吸纳专业代表40人。设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桂)公会产业园区、贺州高新区、黄田镇路花片(农文旅产业)等7个产业或特色代表联络站。专业代表小组通过“专题调研 + 技术指导”发挥专长,如碳酸钙产业代表小组深入33家企业调研,提交《关于综合利用碳酸钙固废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推动制定《贺州市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拟出台《贺州市碳酸钙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助推碳酸钙固废变废为宝;现代农业代表小组围绕种苗培育、精深加工、品牌营销、联农带农等环节深度调研,形成高质量建议,推动区政府制定《贺州市平桂区香芋全产业链和设施蔬菜发展扶持政策实施方案(2024—2025年)》,助力农民增收。
构建“主题引领 + 特色活动”体系,打造履职“金品牌”。实施“1+X”活动机制,“1”即每年落实1个自治区级确定的主题活动,组织代表全员参与,形成履职合力;“X”即各联络站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活动,打造“一站一品牌”。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入企话发展”活动,组织企业代表不定期走访企业听企情解企困,推动政府于2025年6月12日建成线上“桂企云”平台,实现营商环境从“便捷服务”向“智慧赋能”跃升;水口镇高林片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出“跨区域联谊助农”行动,通过在辖区交界处联合搭建的竹瓦凹六堡茶交易平台,成功破解茶农销售难题;大平瑶族乡宗文龙槽片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2024年组织瑶汉代表联合调解民族地区纠纷15起,促进民族和谐。
深化“联络站点+基层治理”融合,构建治理“共同体”。推动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会联合会协同联动,建立“人大代表+‘三官一员一律’+工会会员”联合履职机制。依托联络站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平陆运河保护与管理条例(草案)》等法规修订意见建议7条,其中《贺州市龟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修订建议两条被采纳。建立“代表包片联户入网”制度,将代表划入591个网格,每名代表负责30至50户群众,定期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践”
治理攻坚见成效,破解群众关切难题。 聚焦急难愁盼,推动问题攻坚破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区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联合相关部门现场办公,推动实施错峰放学、增设临时停车位、优化交通拥堵等综合措施,成效显著。建立分级督办机制,对重点督办建议实行“回头看”,2021年以来办理联络站主题活动代表建议235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7%。
产业赋能提质效,培育经济增长亮点。聚焦经济发展,构筑产业新高地。通过行业代表联络站收集产业链发展建议76条,推动创新打造“就业导游”服务模式,2024年“就业导游”机制服务园区企业超324家,本地产业园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1.2%,帮助4万名多群众实现就业。依托联络站平台,组织园区驻站代表参与企业服务月、双周早餐会等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掌握企情民意及发展态势,协调解决企业诉求100多项。
民生福祉增实效,绘就百姓幸福画卷。聚焦“一老一小一弱”,推动民生改善。组织代表开展学生营养餐专项监督,推动区教育局于2024年筹措72万元资金为东水小学、塘面小学等9所学校配齐厨房设施设备,实现厨房开餐。针对老年人养老问题,提出医养结合建议,助推完成平桂区康养中心和公会镇养老服务中心两家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2024年以来,累计已有300 多名老人获得养老服务。创新“代表+志愿者”服务模式,引导联络站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义剪、普法等活动36场次,服务群众35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