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以“三个转变”为钥 提升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质效

作者:冯 霜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06

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是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表达群众心声的重要方式。近年来,甘肃省玉门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代表建议办理作为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推动办理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将代表的“纸上良策”转化为惠民利民的“实景画卷”,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民主实践的强大合力。

从“被动答复”向“主动互动”转变,让沟通衔接零距离

代表建议办理的核心是“尊重代表、回应民声”。以往,个别承办单位存在“重程序合规、轻实质回应”的倾向,满足于“文来文往”的程序性回复,与代表的互动停留在“你问我答”的被动状态,导致办理成效与代表期待、群众需求存在落差。近年来,玉门市人大常委会将“全流程互动”作为核心准则,推动承办单位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对接”,让每一条建议都得到“走心”回应。各承办单位在接到代表建议后,不再急于草拟答复函,而是第一时间与提出建议的代表面对面交流。例如,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增设停车位的建议》,承办单位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代表,现场听取代表对停车场选址、功能设计、安全管理的具体想法,准确把握代表的核心诉求——不仅要解决“有处停”的基础需求,更要实现“规范停、安全停”的本质目标。在重点督办建议座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各承办单位汇报时紧扣“建议核心诉求是什么、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下一步如何加力推进”三个关键,让代表清晰看到建议办理与自身诉求的衔接点,更以互动实效彰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主承诺。

从“硬件升级”向“管理提质”转变,让项目效益可持续

代表建议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少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改善,而“建得好”更需“管得好”,才能让惠民成果可持续。在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方面的建议办理过程中,玉门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督办,不仅督促承办单位加大对垃圾填埋场、环卫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还引导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通过明确清扫频次、设立群众监督渠道等举措,推动有关制度落地见效。在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全程跟进指导,督促承办单位高效整合各类涉农及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优先保障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支出,在提升硬件设施水平的同时,完善制定环境卫生整治标准规范,明确乡镇、村(社区)管理职责,建立针对性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持续发力和精准推动,让“建管并举”落到了实处,既夯实了民生保障的物质基础,又以制度之力守护了惠民成效,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稳固持久。

从“单一办理”向“系统推进”转变,让办理成效最大化

近年来,玉门市人大常委会引导承办单位树立系统思维,将代表建议办理与年度重点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破解一类难题”延伸、从“点上突破”到“面上提升”的系统治理。例如,在乡村产业发展领域,市人大常委会在督办代表提出的“特色种植规模化”“农产品加工链条延伸”“乡村旅游品牌打造”等单个建议时,积极引导承办单位立足实际,深挖本地优势资源,一方面推动建立“种植基地+加工企业+电商平台+旅游景区”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将乡村产业发展纳入“十五五”规划统筹推进,从而形成特色种养、加工转化、电商销售与乡村旅游相互赋能、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从解决单个产业问题到激活乡村经济整体动能的跨越。这种系统推进的治理模式,不仅让乡村产业发展根基更稳,更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