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为村庄建设和区域发展献计献策 ——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大代表张丽花

作者:朱珺月 方奇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07

“赶在入梅前,我们终于把村下水道的水管全部替换成了直径60厘米的大水管。这是镇人代会上通过的建议,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想到村民们可以安稳度过今年的梅雨季节,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大代表、江都区武坚镇黄思村党总支书记张丽花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人大代表与村党支部书记这双重身份于她而言绝非简单的身份叠加,而是化作一副沉甸甸的扁担的两端:一端是作为区人大代表肩上那份凝聚着民心的光荣职责,一端是黄思村6000余名村民柴米油盐的日常实事。在扎根基层的日子里,张丽花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将“从村民最盼的事做起、最难的事干起、最怨的事改起”的理念贯穿于每一次履职中。

在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门口、在田间地头的垄沟旁、在“统一见面日”活动的方桌前、在“码上见代表”活动的数字平台上,处处可见张丽花的身影。水草泛滥成灾、污浊淤塞严重的张扁河曾是村民口中的“龙须沟”。为了这条河的“重生”,张丽花无数次奔波于各个部门之间,她抓住三阳河灌区改造项目的契机,成功促成将张扁河整治纳入该项目,经过治理的张扁河成为村里有名的生态风景河,张扁河的“蜕变”也成为张丽花 “以百姓心为心,以民生事为事” 的履职担当的生动注脚。

黄思村7条主要道路的路龄普遍较长,平时重载车辆在这些道路上穿梭影响了路面质量,有的道路路面损坏严重。面对这些问题,张丽花凭借对政策的深刻理解,巧妙地将张北路、谈家路、孔西路的修缮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以路为线,将张南、孔西、张扁三个庄台精心串联,打造出一条既能通行、又可观光的乡村循环线。

张丽花的履职目光,从不局限于脚下的一村一河。她深知要想真正地“为民代言”,既要解决眼前急难愁盼,也要为长远发展夯基垒台。在江都区人代会期间,她紧扣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推动镇域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领衔提出《关于尽快拨付项目建设资金,确保武坚卫生院早日竣工并投入使用的议案》《关于积极争取惠企政策,做大做强“智能高压电气特色小镇”的议案》,为区域长远发展贡献代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