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夏色收 秋声动

作者:张爱玲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1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当阳光由炽热转温柔,草木开始孕籽结实,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翩然而至。

“立”是开始,“秋”指禾谷成熟。《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宫廷太史官守梧桐树下,待风起叶落,即高喝“秋——来——”,谓之“报秋”。

对农事而言,立秋是重要节点。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写尽秋熟景象。此时最具地域色彩的民俗,是江西婺源、皖南古村等地的“晒秋”:房前屋后、屋顶檐廊,红黄相间的辣椒、玉米、南瓜铺陈出满目欢欣与富足。

各地亦流传立秋生活小俗。戴楸叶:因“楸”与“秋”谐音,古人立秋日簪楸叶于鬓,以迎秋祈安。秋社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神受祭,乡人互赠社糕、社酒,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之甚详。贴秋膘:苦夏之后胃口大开,红烧肉、炖鸡、炖鸭、银耳、莲子、百合、莲藕纷纷上桌,既滋阴润燥,又为寒冬储能。啃秋(咬秋):立秋日大口啖瓜,“啃”去暑气,“啃”掉秋老虎,相传可免痢疾,亦是丰收喜悦的直白表达。

俗语说:“立秋不算秋,天凉白露后。”此时仍处“三伏”,有“秋后一伏”“秋老虎”之说,早晚已凉,正午犹热。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雨歇云退,碧霄高远;抬眼云卷云舒,皆是自然的诗情。正如王维所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而刘禹锡更直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刘翰诗云“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二候白露生,昼夜温差拉大,清晨草叶凝珠;三候寒蝉鸣,感阴而噪,杨万里所谓“今晚蝉声始报秋”。此后五天一候,气温层层递减,凉意渐浓。

元代李延兴写立秋:“漠漠微云生晓阴,满庭虚籁薄霜林。有声元在无声里,听到无声思转深。”秋声藏在寂静里,人心亦随之沉静。

揽一缕秋风入怀,撷一片秋叶静美,一年中最温柔的浅秋款款而来。春夏的耕耘,此刻化作枝头的果实;仓廪充实,日子踏实。风起叶落,愿我们仍能不急不缓、不骄不躁——汗水曾浇灌的希望,终在秋天一点点兑现。无论身在何处,用心耕耘的人,必会迎来自己的丰年。

立秋是季节的信号,风和你我他都知道。让我们循着秋风启程,共赴这场盛大的秋实之约。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