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烤包子

作者:惠靖瑶 编辑:林娜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2

馕坑蹲在街角,像大地鼓起的一个黝黑的胃囊。泥坯垒砌的厚壁,吸饱了经年的烟与火,泛着油亮乌黑。坑口不阔,仅容一人俯身,内里却深不可测。炉火在坑底幽幽舔舐,空气被烧灼得颤抖。那热浪无声,扑面而来,瞬间蒸干鼻腔里所有的水分。

这炉膛里煨着的,是烤包子。

面团在妇人的手掌下苏醒。筋力十足的面粉,掺了少许盐水,反复揉搓、摔打,直至柔韧如皮。它被揪成大小相仿的剂子,擀成一张张浑圆的皮子,边缘略薄,中心微厚,摊在撒了薄薄干粉的案板上。

馅心是另一番乾坤。肥瘦相间的羊腿肉,被切成指头肚大小的肉丁。粗犷的颗粒感,是烤包子区别于其他馅食的筋骨所在。大量的洋葱切丁,辛辣生脆的汁液被揉进肉里,奇异地化解了羊肉的膻,激发出一种更深沉的鲜甜。几勺金黄的羊尾油丁是点睛之笔,滚烫后融化的油脂将成为包子内部奔涌的汁液。盐、黑胡椒、孜然粒,被慷慨地撒入、搅拌。没有精密的配比,全凭手眼之间的默契。馅料堆在盆中,肉红、葱白、油黄,色彩分明。

妇人取一张面皮托在掌心,舀起满满一勺馅料,沉甸甸地堆在中间。手指灵巧地翻飞,将面皮边缘迅速提起、聚拢、捏合,动作快而稳。那捏合的褶子并不追求花哨的精致,而是粗犷有力,像一道道收紧的绳索,将鼓胀的馅心牢牢锁在面皮里。

转瞬间,一个饱满敦实的生坯便在手中诞生。它静卧在案板上,浑圆、微鼓,带着一种即将奔赴炉火、蓄势待发的沉静。

馕坑的热力已积蓄到顶点。坑壁内里泛着暗红,空气被灼烧得发出低沉的嗡鸣。师傅手持一把特制的长柄铁钩,钩头弯成锐利的直角。俯身,凑近那吞吐热浪的坑口,用钩尖粘住包子底部,手臂沉稳地一探、一送、一贴,生坯便稳稳地吸附在滚烫的馕坑内壁上。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一个、两个、三个……生坯迅速而有序地贴满坑壁的弧形内膛。坑口被一块沉重的铁板盖住,只留一丝缝隙,热力在其中奔涌。

等待开始了。

盖板边缘,丝丝缕缕的白气带着惊人的热度逃逸出来,空气里弥漫开一种复杂的味道:生面皮边缘被急速烤干的微焦的麦香,羊肉在密闭空间里受热发散出的荤香,孜然的辛香……这浓烈的香气钻进每一个路过者的鼻腔,唤醒沉睡的食欲。

揭开盖板的一刻,热浪裹挟着浓香,轰然冲出。铁钩探入,精准地钩住那些浴火重生的包子。出炉的烤包子,模样已大不相同。原本白皙的面皮,此刻披上了一身深浅不一的金褐色焦斑,那些焦斑恣意分布,带着一种粗犷的美感。包子整体鼓胀了一圈,圆墩墩的,表皮紧绷,泛着油润的光泽,像一个个小小的、蓄满能量的太阳。

此刻,烫手是它最直接的宣言。指尖触碰到那滚烫的表皮,灼痛感立刻传来,警告食客它内里蕴藏着热力。然而这警告,在汹涌的香气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吹着气,左手倒右手,小心地掰开包子,顾不得烫,一口咬下去。牙齿先遭遇韧劲焦香的皮,接着肉的丰腴、洋葱的甜润、油脂的醇厚滑润、孜然的辛香,连同滚烫浓稠的汁水,在口腔奔涌。

这一刻,戈壁的风沙、炉火的炽烈、日光的曝晒、人对生存最本真的执着,仿佛都在这小小的、鼓胀的、带焦痕的包子里找到了凝练的出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