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市人大>

广安市人大:守护“夕阳温暖” 催开“颐养新花”

作者:杨曼 陈丽颖 编辑:赵佳敏 来源:四川人大 发布时间:2025-08-14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紫龙村善美大院手工活动室热闹非凡,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唠家常边做手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广安市人大常委会近日视察全市养老服务业时看到的一幕。此刻,“盈盈一院中,寿老自笑语”的幸福场景具象化了。

养老服务工作始终是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重点,自2020年以来,共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次,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2次,开展专项视察1次、专题调研3次、立法预研2次,形成报告7篇,推动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养老问题得到解决,让“老有颐养”从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一组数据催生持续监督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安市常住人口325.49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80.71万人,占比24.8%;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4.16万人、比重上升3.73个百分点。近5年来,市人大代表共提交养老相关建议28件。

这组数据映射出广安老年人口占比正逐年增高,老龄化、空巢化、失能化严重,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一现状引起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

2020年以来,为全面掌握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实地走访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日间照料中心等80余家单位,深入了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养老产业发展等情况。同时,先后赴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湖州市、重庆市渝北区等地学习经验做法。从摸清家底到借智借力,一场呵护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的全方位监督持续开展。


一次视察探知养老冷暖

2023年,市委提出建设“颐养天年、温暖家园”的老年关爱型城市;2024年,市委出台建设老年关爱型城市相关意见……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大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将视察全市养老服务业纳入2025年度监督工作计划。

2025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开展养老服务业专项视察,一场深层次的交流对话展开。

“这是什么仪器?有什么作用?”在市养老服务中心,代表们问道。

“这是我们最新引进的智慧养老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健康数据。”在市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的详细讲解下,代表们体验了“一键呼叫”应急响应系统,对“科技赋能养老”的模式表示认可。

“我们在各个地方都安装了适老化扶手、防滑地砖、安全警示标识等,还提供助餐服务,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体验。”在华蓥市华龙街道廨院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人一边带代表们参观一边介绍。

“阿姨,你们在这里住得习惯吗?每天都有绘画、唱歌等文娱活动吗?”代表们来到活动室与老人们交谈。

“习惯得很,这里很巴适,每天都有各种丰富的活动。”“要是个别菜品稍微煮软点就更好了,年纪大了牙口不好……”老人们热情地与代表们聊天,谈切身感受、提宝贵意见。

“我们将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听了老人们和代表们的交谈后现场表态。

通过实地“看”、现场“听”、当面“问”,代表们对全市当前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瓶颈以及挑战有了更为直观、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一份建议托举银发幸福

居家养老服务滞后、医养结合亟须深化、专业护理人员短缺、人才素质总体不高、部分普惠性服务可及性有待提升、长期照护保障机制亟须完善……视察结束后,一份沉甸甸的“问题清单”浮出水面。

在充分汇集视察所见、调研所获、座谈所议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形成一份视察建议,并及时转市政府研究处理。建议提出:要坚持规划先行与刚性落实并重,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大力推进老龄(社区、小区)食堂建设,破解“吃饭难”问题;深化医养康养融合,打破部门壁垒,畅通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协作通道;依托“华蓥山上居”文旅名片,建设富有川东北特色的老年公寓、康养院,打造“山居+养老”服务样板。

“此次专项视察既是对民生关切的有力回应,也是对政府工作的精准监督。针对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将高度重视、全面认领、加强整改,并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情况,切实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养老服务,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系着万家灯火。压实责任、凝聚合力、破解难题至关重要。”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以监督之力解养老之忧,把监督力度与民生温度紧密结合,把监督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