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 让人大财经监督长出“牙齿”
作者:童愉琴 编辑:林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4
近年来,四川省长宁县人大常委会在预算审查、国有资产、政府债务等领域多维发力,让人大财经监督长出“牙齿”,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
全流程深化预算监督
系统施策促进“三个提升”
完善审议机制,预算审查效能稳步提升。前置审查关口,坚持开展对预算草案的预先审查和初步审查工作,与财政部门开展多轮次、互动式研讨。在大会审查期间,优化预算报告呈现形式,创新编制图文并茂的《财政预算报告参阅》及重点专项资金安排明细表,提升人大代表审查清晰度与便利性。推行分代表团专题审议预算制度,邀请财政、发改等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代表询问。启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手机微信小程序,代表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查阅预算数据,并提交对报告、预算草案的意见建议。今年人代会期间,代表通过系统提交意见建议23条,其中18条被采纳,有效提升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强化动态监管,预算执行效率稳步提升。每年7月定期听取县政府关于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重点跟踪收入进度、支出结构、重大政策落实及重点专项资金拨付情况。依托预算联网监督系统预警功能,对支出进度异常、偏离预算用途等情形实施实时监控与即时提醒,累计向红色预警的部门“一对一”发出监督预警工作提示函12份,督促部门就发现的问题逐一核实,及时反馈情况,有力倒逼部门加强预算管理、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注重绩效管理,资金使用效益稳步提升。推动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今年5月,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县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同时听取和审议卫健部门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项目支出绩效情况报告。针对绩效管理报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审议意见,推动县政府建立绩效评价运用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政策完善、预算调整和项目调整的重要依据。
全方位加强债务监督
精准发力推动“三个转变”
建立报告制度,从被动监督向主动防控转变。每年将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纳入常委会年度监督要点,每年开展政府债务管理情况调研,并要求县政府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涵盖债务限额及余额、债务结构、资金投向、偿债计划等。推动财政部门建立全口径债务信息台账,确保债务规模、结构与风险状况清晰透明。
升级数字系统,从传统监督向智慧预警转变。利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政府债务监督模块,实现对债务总体情况、余额和限额、债券资金使用等核心信息的动态跟踪与风险预警。建立政府债务风险季度分析通报机制,按季度汇总分析债券项目实施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县政府发出风险提示函。
坚持实效导向,从规模扩张向效益优先转变。坚持“花钱必问效”原则,将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绩效作为监督重点。每年选取1个至2个重大在建专项债项目,组织代表实地视察,对照项目实施方案与资金平衡方案,核查资金拨付及时性、专款专用性、工程进度达标率及预期效益可实现性。对审计与监督检查发现的债券资金闲置、拨付滞后等问题,建立整改销号清单,持续跟踪直至问题解决。近年来,推动两个进度滞后债券资金项目加速实施,盘活闲置债券资金1.2亿元。
全覆盖推进国资监督
聚焦重点实现“三个优化”
夯实管理基础,报告质量不断优化。严格落实县政府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强化对报告内容的把关,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财经预算工委对报告进行初审,主任会议再次审核,确保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能够全面反映资产底数,特点特征总结提炼更加到位,问题梳理和原因分析更加精准,报表数据更加真实、全面、清晰。
加大盘活力度,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调研工作中,针对监督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与风险点开展专项监督。聚焦“闲置国有(集体)资产如何有效盘活”这一主题,在调研中发现全县行政事业性资产闲置率达23%,各镇还存在大量闲置集体资产,提出了《关于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的建议》,推动县政府出台相关办法,明确县教育、卫健等部门分别牵头负责行业内闲置国有资产,成功盘活闲置资产54处。
延伸覆盖范围,监督体系不断优化。将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纳入乡镇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监督内容,通过可视化分析等方式,服务乡镇人大及代表对乡镇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指导乡镇人大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监督,助力摸清资产底数、盘活闲置资产,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提质增效。长宁镇等乡镇已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乡镇人大报告制度,由乡镇政府分管负责人在人代会上报告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情况,乡镇人大提出审议意见交由政府办理,构建起县、乡一体化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