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立法“直通车”载民声入国法
作者:王家梁 阎杨 陈颖 吉江 编辑:林娜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4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平台,基层立法联系点正成为连接民意与立法的“直通车”。近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杜鹃街道乌骡坝社区立法联系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召开“院坝会”,人大代表、群众、法律专家及干部围坐一堂,就居民个人信息保护、居委会设立标准等议题建言献策,生动诠释了“立法为民”的实践内涵。
这辆连接群众与国家立法机关的“直通车”,源于2021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成功申报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贵州设立的首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后,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设点布局,在全市设立3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黔西市杜鹃街道乌骡坝社区就是其中之一。自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以来,该市通过“院坝会”“板凳会”“拉家常”等接地气的形式,推动立法征求意见融入基层治理。社区居民郭丰艳感慨:“以前没想过能参与国家立法,现在家门口就能提建议,既光荣又有意义。”
立法联系点不仅是“意见直通车”,更是普法宣传窗。乌骡坝社区把立法联系点打造为法治宣传教育的窗口,通过“民法典宣传月”“国家宪法日”等专题宣传活动,邀请法律专家来到联系点,为群众关心的法律法规讲解法律知识,并现场进行答疑解惑。一部部法律草案意见征集的过程,就是一个个生动的普法课堂。社区居民阮孝远提出的“学前教育法增加刑事责任条款”建议被采纳后,更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截至目前,黔西市累计围绕学前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草案征集建议117条,15条被吸收采纳;全市立法联系点共召开座谈会26场,收集建议155条,覆盖34件法律草案。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民主故事。树下议事、法治长廊座谈、田间地头交流,立法征集过程充满“民间烟火气”,小小基层立法联系点,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基层立法联系点根在基层,核心在于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关键是让更多的基层群众有序参与。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积极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的作用,吸收部分代表担任联系点立法联络员,组织代表进站参与立法意见征求活动,采取视察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把立法意见征集融入日常与群众‘拉家常’、居民‘板凳会’等活动中,将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及时反馈,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对立法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立法工作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杜鹃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猛说。
基层立法联系点正通过“双向互动”,既让法律草案吸纳民意,又让法律法规走进群众。下一步,黔西市将持续优化联系点功能,创新意见征集形式,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汇集民智、保障民权的重要载体,让民主根系在基层土壤中扎得更深更实。
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