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点石成金” 废弃矿山蝶变网红景区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浙江人大 发布时间:2025-08-15
裸露着纹理的岩石,清澈透亮的蓝绿色湖水,咖啡茶饮、水上运动、热气球……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九龙村,有一个年流量超12亿人次的新晋打卡地——金华山达那也·小冰岛。
过去,这座总面积12.75公顷的尖峰水泥厂旧采石场,曾因高污染、高能耗关停后沦为“生态伤疤”;如今,在金华市县乡三级人大的监督助推下,成为集生态修复、文旅体验、乡村共富于一体的示范样本。
精准把脉
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提质
“生态修复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必须系统治理、标本兼治。”这是金华市各级人大的核心共识。金华市人大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2024年首次听取了“一府两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报告,将监督范围从“生态环境状况”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为小冰岛生态修复工作定下“高标准、严要求”的基调。
针对矿坑216米的陡峭崖壁,组织人大代表多次实地调研后提出“固坡为先、绿化跟进”的建议,推动相关部门采用“石笼墙+毛石护坡”工艺稳固山体,从源头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在三级人大的跟踪监督下,一系列修复工程落地见效:新增绿化面积11360平方米,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0%跃升至45%;修复矿坑西南自然集雨湖并建设湿地净化系统,水质提升至Ⅲ类标准;引入20余种本土植物,带动鸟类及昆虫种群增加30%,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靶向赋能
全力打造生态经济爆款
“修复不是终点,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才是关键。”金华市人大以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为契机,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深度挖掘金华山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助力生态经济发展。
针对景区定位模糊的问题,人大代表联合文旅专家开展专题研讨,建议聚焦年轻群体打造“沉浸式体验景区”。
小冰岛原状
小冰岛现状
潜水基地、星空露营地、矿洞艺廊等特色项目陆续落地,探险主题酒店、矿工乐园等业态丰富多元,小冰岛凭借独特的“工业风+自然景”组合,通过社交平台迅速破圈,试营业3个月就积累10万+粉丝,6个月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生态效益要惠及百姓,才算真正的成功。”金华市人大将“民生导向”贯穿监督全过程,推动小冰岛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引擎”。
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发动代表建言献策、联合高校开展矿坑生态修复专题调研……人大的持续发力,推动生态、产业与文化深度融合。
在景区开发运营过程中,九龙村通过集体土地流转模式,形成集体合作流转租赁开发商业新业态,收益分成惠农;直接创造景区管理、维护、导游等岗位,间接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年增长30%。
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人大监督效能在产业振兴中充分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