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出门前“幸福河”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浙江人大 发布时间:2025-08-15
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跃龙街道,有一条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小河——干溪。河岸杂草丛生,偶有垃圾漂浮,水质时好时坏,这条家门口的小河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如何让它重焕光彩?设在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里的“生态环境建设议事点”,让改变悄然发生。
第一场“议事会”:从“看不顺眼”的河岸开始
“河对岸那片公共区域,杂物乱堆,天热了还有味儿”“没错,有些地方的护栏都松动了,小孩子在那边玩不安全。”……村民代表纷纷发言。
县人大代表潘以德一边听,一边在本上认真记录,“大家提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环境整治,就得从这些‘看不顺眼’的地方入手。我建议,咱们议事点牵个头,联合有关部门,先来一次集中整治。”
没过几天,一场由代表、居民、志愿者和环卫工人共同参与的河岸清理活动开展起来。大家一起动手,清走了垃圾,加固了护栏,还补种了些花草。
“联合巡查”:揪出污染的“小辫子”
河岸干净了,但水里的问题更关键。有居民通过联络站的二维码反映:晚上偶尔能闻到河水里有异味,怀疑有偷排行为。
“这事不能靠猜,得去实地看看。”议事会上,县人大代表单永平提议。“我们可以反映问题,由人大联系有关部门,咱们搞一次‘联合巡查’,让专业的人带着我们一起看。”县人大代表杨留玉建议。
很快,一支由人大代表、百姓议事员和环保执法人员组成的特殊“巡查队”出现在了干溪河畔。“大家看这个排水口,水体颜色明显不对。”工作人员指着一个管道说。顺着管道往上追溯,发现辛岭沿街商铺污水直排到干溪,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立即进行方案设计,以最快的速度做好该地块的污水纳管工程。
这次巡查,不仅解决了一个实际的污染源头,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居民发现线索,人大协调,部门专业执法。小小的议事点,成了“监督岗”和“连心桥”。
“夜间守护”:让非法电鱼者无处遁形
水质一天天变好,干溪的小鱼也多了起来,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人开始动起了歪脑筋,趁着夜色非法电鱼。
“我们好不容易养好的水,不能就这么被毁了!”非法电鱼行为隐蔽,取证困难,光靠执法部门巡查,力量有限。怎么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又一个“金点子”诞生了。“我们成立一支‘护河志愿巡逻队’,就利用晚上散步的时间,大家多留个心。看到可疑情况,马上在群里发个位置,并报告给执法部门。”
一支由人大代表带队,热心居民组成的“夜间守护队”成立了。他们成了干溪的“流动探头”。就在上个月,巡逻队发现可疑灯光后立即上报,街道联动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迅速出击,当场查获非法电鱼人员。
如今的干溪,河水清清,岸边绿意盎然,成了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以前是为河道的事‘找麻烦’,现在是为守护这条河‘想办法’。”居民老王笑着说,“这条河,是我们大家一起‘议’出来、‘守’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