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听民声,静安区的人大代表助力绘就“红色宝山路”新图景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上海人大 发布时间:2025-08-1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代表组的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基层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在红色资源保护、红色文化传播、民生福祉提升的实践中积极履职,让“红色宝山路”的名片愈发鲜亮,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
激活红色记忆
让历史遗址 “重焕生机”
宝山路街道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素有“红色宝山路”之称。辖区内有上海总工会遗址湖州会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三曾里、商务印书馆等26处红色遗址。早在2022年底,静安区人大代表肖卫华在接待社区居民时,就敏锐捕捉到老百姓对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期盼。“我爷爷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现在想去看看,找寻曾经的记忆,但旧址没有对外开放。”贺老伯遗憾地对肖卫华代表说道。
“历史遗址是可触摸的记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肖卫华代表的话道出了履职方向。2023年5月,他带领居民实地考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与职能部门沟通协调,2024年初,商务印书馆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原址重现”,开辟出市民“家门口”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的新阵地。
除此之外,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发掘、保护、利用好静安红色工运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工运薪火。如今,上海总工会遗址展陈地正式对外开放,更新复建后的上海总工会遗址位于宝丰苑风貌保护街坊内,成为宝山路街道又一红色工运地标。
创新传播载体
让红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讲好红色故事,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李黎、翁妙珍代表深入选区倾听民声,建议组建“红色宝山路百人宣讲团”。很快,100多名党员群众加入其中,让湖州会馆、三曾里等遗址的故事变得可感可及。代表们带头宣讲,从工运历史到革命精神,让红色故事走出展馆、走进社区。
2024年5月,“觉醒之路——红色宝山路CityBus和CityWalk移动红客厅”正式启动。这一创新源于代表们对“如何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的调研,通过公交专线串联红色遗址,搭配步行研学,让市民在“逛马路” 中学习历史,红色文化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市民生活。
聚焦民生福祉
让幸福生活 “看得见摸得着”
“红色街区的温度,不仅在历史里,更在老百姓的日常里。”人大代表将红色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用一件件实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家门口”的乐享空间顺利完工。在李黎代表的推动下,占地3.5公顷的中兴公园建成开放,这座在上海市区内难得一见的城市山林社区公园,全园无障碍建设更是被央视“点赞”,成为居民散步、休憩、感受自然的好去处,让绿色与红色文化脉络相互交织。
“舌尖上”的养老服务温暖人心。丁家阁、朱赤、徐正标代表多次呼吁,推动宝山路521弄零星旧改地块“变身” 社区食堂。2024年,该食堂获评“上海市养老服务健康食堂”,热气腾腾的饭菜里,装着老年人的“幸福滋味”。
“身边的”健康守护到家。陆嘉惠代表聚焦养老需求,推广中医膳食养生理念,组建中医诊疗志愿者服务队,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义诊服务,让为老服务既有 “力度”更有“温度”。
此外,红色文化墙、红色口袋公园相继建成,边角绿地变身“微景观”,既美化了街区,又让红色元素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从文化传承到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的履职行动始终与群众的期盼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