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 激活代表履职“一池春水”

作者:邢学真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5

人大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其履职效能直接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发挥。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行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机制,打破层级壁垒、整合履职资源,推动全国、自治区、市、旗(县、区)、乡镇苏木五级人大代表互联互动、互补互促,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让人大工作始终扎根人民、服务人民。

强化组织保障

构建协同履职支撑体系

机制有效运转,离不开科学系统的组织保障。巴彦淖尔市人大常委会以制度建设为先导,搭建实体与数字融合的履职平台,为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发力奠定坚实基础。

健全制度框架明确履职规范。印发《关于深化落实“两个联系” 制度 构建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机制 高质量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意见》,明确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群众联系的内容、方式及保障措施,让“两个联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五级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聚焦履职难题共商对策,会议成果交由人大相关专委、常委会工委跟踪督办,形成“讨论—转化—落实”的闭环。

打造平台矩阵延伸履职触角。构建市级人大代表联络总站、旗(县、区)人大代表联络分站、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之家、村组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点协同的履职平台。健全代表联系群众网络,推动五级人大代表进网格、进社区、进村组、进企业,创新“代表+网格员”“代表+调解员”“代表+行业协会”等协同联动模式,让代表履职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数字赋能升级提升履职效能。持续推动“网上代表之家”迭代升级,优化“直通代表”“征求民意”“阳光履职”“代表培训”“建议提交”等功能模块,各级人大代表可通过“网上代表之家”提交议案建议、参与培训、回应群众诉求,实现“指尖上的履职”。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接收代表建议156条,办结率达92%;开展线上培训12 场,覆盖代表800余人次,大幅提升了代表履职便捷性。

优化协同机制

构建全链条履职工作格局

立足不同层级代表优势,巴彦淖尔市人大常委会构建起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工作机制,从议题设定到成果评估形成闭环管理,让各级人大代表各显其能、同向发力。

开展共同议题协同履职。每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议题指南》,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和民生热点确定年度议题,五级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层级特点、优势,围绕同一议题分级履职。全国、自治区人大代表侧重于协调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等支持,借助上级力量推动解决问题,参与监督国家、自治区法律法规在巴彦淖尔的实施等。市人大代表侧重于牵头制定年度协同履职议题清单,上联下带,带动多级人大代表参与立法、监督、调研等重点工作,联名提议地方制定配套政策等。旗(县、区)、乡镇苏木级人大代表侧重于监督政策落地,收集基层意见、反映基层实际困难,组织深入基层调研,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等具体任务。建立履职成果反馈共享机制,通过平台实时推送各层级履职动态,形成“议题—建议—办理—评估”全链条管理模式。

开展协同监督与调研。对涉及跨区域、跨层级的事项,市人大常委会统筹组织全国、自治区和市级人大代表,联系个别旗(县、区)和乡镇苏木级人大代表共同开展调查研究、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活动。其间,邀请专家学者和部门领导共同参与,拓展监督活动的深度。对监督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五级人大代表可以共同讨论,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加强后续跟踪督办,共同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必要时,可以通过上级人大代表向同级人大提交建议,推动问题解决。

创新联系载体

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梁

巴彦淖尔市人大常委会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求突破,在业务能力和活动质效上抓提升,着力构建“广覆盖、全天候、多渠道”的联系网络,有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巴彦淖尔的生动实践。

线上线下融合拓宽联系渠道。在人大代表之家(站)公示代表基本信息,组织“群众接待日”活动,今年各级人大代表累计接待群众2300余人次,收集诉求480余条。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入驻“网上代表之家”小程序,全天候履职。推广“扫码联系代表”功能,群众通过手机扫码方式联系代表,向代表反映情况,代表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在线回应率达 100%。

深入基层一线征集社情民意。组织代表深入基层,扩大走访联系人民群众的广度。围绕民生实事项目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以及人大重点监督事项、重大决定事项、地方立法等重点工作,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提高代表建言献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履职质效。定期组织跨层级“代表开放日”活动,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前进行宣传,扩大群众参与度。打造“巴彦淖尔人大”官方视频号,组织五级人大代表通过短视频讲述履职故事、解读惠民政策。打造“云上议事厅”,针对专业性强的议题,邀请专家、群众在线参与,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建言模式。